echocheny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成了中高考作文的热点,全国各省市的作文试卷上均出现了这样的要求:“以‘××’为话题,自拟标题,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但数十万名乃至数千百万名考生,在同一时间内面对同一作文考题,在选材、构思、立意上难免会有“撞车”现象。为了确保考生作文能脱颖而出,在选材立意 确定的基础上,可对文章的形式进行适当的包装处理,做好一定的“表面”文章,必能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让考分胜人一筹。这些促使文章“新身”的“包装”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擦亮文章的“眼睛” 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内容“对外开放”的“窗口”,是阅卷老师与广大考生情感交流的第一个接触点,所以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但有不少考生怕动脑筋图省事,拿过“话题”当“标题”,导致了“千篇一题”的现象。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概括全文思路,蕴含全文主旨,体现全文特色。试想一个阅卷老师在接连不断地批阅数以百计的题目雷同的作文后,你的一个亮丽的标题跳将出来,必能给老师清新脱俗之感,眼前也为之一亮,心中一喜,这怎能不会对你的作文刮目相看呢?芽这时你的标题就起到了“眉目传情”的作用。标题的概括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1.概括中心事件提炼标题,如课本中的《背影》、《听潮》等。2.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拟题,如《变色龙》、《花样年华》、《诚信“漂流”记》、《初中生活三部曲》、《初三光盘》、《千年等一回》、《“打假”岂能“假打”》等。3.抽出点明主旨的短语作标题,如《青春不言败》、《这点风浪算什么》、《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等。 二、运用题记 有的作文一开始就来一段题记,或阐述写作缘由,或展示主要内容,或揭示作品内涵等,它能让读者从中透视到文章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搏动,激起读者的欲望,令人赏心悦目。 如2003年福建省莆田市的一中考满分作文《翻检日子》的题记:“日子像手中的细沙,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流逝,而且义无反顾。”将日子比作滑滑的掌中细沙,这本身就很富有动感和美感,点出日子之本质,贴切而饱含哲理,接着,正文中小作者又以意识流的手法翻检日子中的零乱碎片,以自省的姿态思考成长的话题,与题记浑然一体。 我们再来欣赏江苏一考生在题为《难忘初三》佳作中的题记: 看不完的,是书; 听不完的,是唠叨; 怕不完的,是成绩单; 做不完的,是各科作业。 这个题记从内容上看,直接扣题,说明初三学生作业之多,负担之重,不仅仅有肉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从形式上看,更是别出心裁,这种排列呈金字塔形,似一座大山,压得莘莘学子们喘不过气来。 三、根据表达的需要,讲究文体形式的多元化 中考作文,绝大多数考生,循规蹈矩地讲究平稳,保守而又谨慎地写起平铺直叙的、传统形式的记叙文,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大家都是这样,就显得庸俗陈旧、单调呆板,难以激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得分自然不会高。况且作文要求又是文体不限,更是鼓励考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形式创新,所以考生可在文章的形式上讲究点新花样,新款式,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换一换口味,这也是“包装”的技巧之—。如2003年江西省以“和”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我爱我家》,就运用了戏剧小品的形式,来反映全家人是如何筹备过春节的,文章中矛盾冲突尖锐集中,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整篇内容洋溢着家庭的和睦与温馨。又如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以“真”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触摸真实的灵魂》,就以对话访谈的形式,写自己采访—名少年犯,通过交流,记录他们内心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展现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使读者清醒地认识到是非善恶。再如广东省湛江的中考满分作文《生命因读书而精彩》,它用日记的形式写出了自己在寒假里阅读名著的体验和感悟,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另外还有许多中考佳作以就诊报告、实验报告、书信杂文、片断组合、小标题连缀、解数学题、说明书的等等形式,来打破传统的记叙文、议论文单一模式的框架。当然这些形式的采用,都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而灵活确定,要与内容和谐统一,才能赢得阅卷老师对你的“新身”作文的青睐、赏识。 四、恰当地使用后记 考生若能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上“尾记”或“后记”,或与标题、题记遥相呼应,或巧妙点题,或卒章显志,哪怕只是三言两语,也是文章的得分亮点之一。如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眼泪的含义》,在正文之后就巧妙地使用了尾记:有的眼泪是泪中有笑;有的眼泪是泪中带着苦涩。 有的眼泪是在光滑的脸颊上一滑而逝;有的眼泪却躺在深深的皱纹中,润湿着,不肯离去。 有的眼泪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有的眼泪是古井无波,却埋得很深。 每一滴眼泪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滴眼泪都有它的含义,答案很多很多,答案丰富多彩。 文末尾记通过各种形式的眼泪,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主题演绎得异彩纷呈,诠释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再纵观新概念作文大赛中的许多获奖作品,都不谋而合地使用了后记或尾记,或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或概括全文,或交代未尽事宜,使得文章一气呵成,滴水不漏。 五、保证一张整洁的文面 俗语说:“字如其人。”作文的文面也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考生的作文态度、文字功底。字迹清楚工整,卷面清爽,能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不经意间,可以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这对他们作文的得分高低,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反,字写得马虎潦草,版面脏乱,会给阅卷老师形成一种“基本功不扎实”、“书写态度差”、“平时训练不到位”的印象,这同样会影响作文的评分。更何况有许多省市还专门为书写、版面设制了书写分(0-5分),按质打分,这就更加拉开了作文分的差距。那怎能才能保证一张整洁的文面呢?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杜绝错别字现象;2.标点符号正确使用;3.尽可能地在版面上不作涂改、圈点记号;4.各种文体的行款格式要得体规范。 当然,话题作文“表面”上的“包装”技巧远远不止这些,这仅仅是最基本的、最常见的几种方式。不过这“表面”修饰的技法,必须要在内容健康正确,材料新鲜丰富,语言活泼有文采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要“量体裁衣”,灵活取舍,才能写出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文质兼美的“新身”佳作,打动阅卷老师,让他们耳目一新,便于你的作文脱颖而出,一鸣惊人。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产品靠包装。这句话没错,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就是真理。人若要出入高级场所,哪怕是稍微体面一点的地方,如果没有一身较好的行头是进不去的,哪怕进去了,也会被人当作另类怪物看待,仿佛孔雀群里来了一只山鸡。佛呢,自然的佛若要人来朝圣,也得让人看着有模有样才行,不仅有派头,更有气势,哪座名山大佛不是宏伟昂贵的?而身边的佛更是如此,要让人看着像佛,更需有佛的样子,不论谈吐卖相,腔调身姿,都得像个值得烧香的佛,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孝敬。至于产品,更不用说,现在被媒体曝光得多了,被人们指责得多了,才稍有收敛,但那些动辄上百上千的包装还是令人咋舌的,像酒类的包装,单外面的壳就华贵得很,像月饼就曾用名牌钢笔、高档打火机、皮夹、皮带等来相配,到最后,买的人都已经搞不清买的是产品,还是包装了。但就是这样,人们地包装精美的东西还是趋之若鹜的,因为不论是送的还是收的都觉得赏心悦目,也因其高档显得有口味、有气派,卖的人更是心欢。包装之于人必不可少,因而有人想禁是无论如何禁不了的,最多不让包装变成高到天上去的东西。因为生活中什么都要包装,卖出来的东西,卖相要好,就靠包装,普普通通的苹果,包上袋子,穿上纸衣,或再贴上标签,或擦上亮油,换上几个装的小箱子,身份就能倍增。一个公关小姐去办事,如果有着魔鬼般的身材和明星般的笑容,加上模特般的服饰,那办事成功的机率就能上升几倍。有时,我们还特地要求人们有好的包装,不用说赠给友人,就连自己使用,也会选择让自己看得上眼,顺着心的东西去买。比如,相同的货,一样的质量,毫无疑问的是外观好的包装精美的会获得绝对多的顾客,甚至哪怕多花上几块钱也值得。一日,买丝被,老板说外面装个纸板壳要另加好几块钱,心说:“难道手里提着个用颜料袋装的丝被回家不成?几块钱的事,当然是要加的。”小孩子弄个小东西互相赠送,也要来个礼物包装,一来增加神秘感,二来漂亮珍贵,就是要平添几块钱。包装不同于一般的体面和礼仪,它是有目的的刻意为之的东西,或是为了惑众,或是为了取悦,或是为了增值,都有着包装之外的意图。人的打扮若超出了实际用途,也可算作包装了。不过,现在的人可是越来越注重包装了,它不仅反映着人的性格、习惯,也可能是人的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了。不论是真是假,人们“以貌取人”的倾向却似乎是愈演愈烈了。一个入狱的流氓犯在交待自己为何得到如此多的人青睐时说,他靠的就是一身名贵的行头和俊朗的外表。一个只有小学一年级的文化程度的诈骗犯在交待时也说,他之所以能娶到大学本科文化的妻子,也全在于自己的外在包装和能说会道的伎俩。 其实,包装还是分为软包装和硬包装的。硬包装就是前面所说的物质性的包装,而软包装则是人或物上面的文化内涵,如人的气质、语言、交际手段,如物的品牌、广告、介绍等等,像人的说话就是一种软包装,不是有句话叫“累死会做的,撑死会说的”吗?做得好不如说得好这也是事实,因为它就是一种非常高贵得体的软包装。不过,包装最终还是要被拆掉的,人们要用的、看的、吃的也都还是里面实实在在的货,而不是花里胡俏、名不符实的包装,与人交往也如此,真正好的人还是以质取胜的。我倒希望不论什么东西,在质地优良的同时加上一个能让人接受、使人喜欢的包装。这也是很不错的事。质量+包装=如今的回力鞋。回力是中国的一个老牌子,过去在中国大陆一双最多卖二十几块,但因为缺乏宣传,回力鞋一直半红不紫,打不进主流市场。一个法国人来到中国,偶然间发现了这种耐穿价廉的球鞋,于是将回力鞋包装,推销到欧洲,此后欧美刮起了一股“回力”风,上至名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在抢购回力鞋,后来原本二十几块人民币的价格被炒到了接近五百元!这个价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回力鞋在国外与耐克,阿迪等大牌同一价位!回力鞋的质量是得到广泛认同的,在此之前就缺乏机遇,缺乏包装,但一经过包装就创造了神话。没有包装,本色难以大放光彩。没有本色的支撑,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