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60

1889431113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群众文化建设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c7304

已采纳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社区建设论文  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摘要]在剖析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机制,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文化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社区文化 对策 社区建设    1 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1社区文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同样社区文化也是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丰富社区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因此,社区文化可以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形式。有形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无形的社区文化,即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与创造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等。  2社区建设  所谓的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力量,依靠社区的资源,通过互助和自治的方式,整合社区功能,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健康等协调发展。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社区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机制不健全,主体缺位  从1999年民政部进行社区建设试验开始到现在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刚刚十个年头,许多相关工作还处在不断摸索的阶段。现有的社区建设思路,基本上还是以行政强制为主,并没有真正实现社区自治。有的地方政府并没有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的整体考虑之中,没有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更谈不上进行社区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有的地方政府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重心下移”的管理方式和“以块为主,融条于块”的组织设计,这无疑加重了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的任务,然而街道办事处并不能完全胜任。于是街道办事处利用手中的权力将社区文化建设的任务分派到各个社区居委会,结果这又导致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疲于应付街道办事处分派的各项任务,社区文化建设行政色彩浓厚,无论是从思路、步骤、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没有真正从社区居民实际需要出发,社区文化活动流于形式。  2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投入不足  经费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物质保证,没有经费支持,社区文化活动很难维系。当前,受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中政府主导机制的影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社区文化的管理资金依赖于政府财政下拨的款项,投入主体呈现一元化的特征。同时,基层社区由于长期过度依赖政府,使社区文化管理资金一直采用向政府“等、靠、要”的消极方式,未能积极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如驻区单位、企业的资金、场地支持)、开拓多种社区文化资金筹集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努力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3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  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各地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培育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还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3 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1完善社区文化管理机制  完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机制是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只有理顺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文化管理中的关系,明确两者在社区文化管理中的地位及职责分工,才能有效避免目前多数社区出现的文化活动行政化,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不良状况。第一,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的全过程,社区文化才能真正体现所在社区的特色,符合该社区居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才是真正的富有生命力的社区文化、群众文化,而不是千篇一律、流于形式的所谓“社区文化”。第二,确保社区居委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不被行政任务所束缚。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文化的主体,希望参与到社区文化管理的全过程,但由于其作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无法实现,必须通过社区居民的代表——社区居委会来行使自己管理社区文化的权力。因此,保证社区居委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明确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及其与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即两者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能够使社区避免疲于应付街道下派的行政任务,进而有效保障社区文化的发展方向。第三,明确政府在社区建设中是“掌舵者”,但并不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虽然从对社区文化资源的调配方面看,政府起着主导作用,但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应该从过去的“划桨者”变为“掌舵者”,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起引导作用,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把握方向,而不是事无巨细、全盘直接管理。  2整合城市社区资源,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无论是社区文化设施的购置、添加,社区文化场馆的建设,还是文化设施、场馆的管理与维护,社区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都需要资金,而且城市社区居民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正日益强烈,由此可知,社区文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投资体系则是政府一元独大,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另一方面则是许多社会资本想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却无相关渠道,与此同时,社区所辖范围内的某些单位和企业相应的文化资源充足,经常出现资源的周期性闲置(如学校的体育场馆、图书馆等)。因此,整合城市社区资源,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拓宽社区文化资金的来源渠道是解决社区文化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  3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第一,应重视抓好专业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以往社区文化管理人员由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兼任,由于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通常难以将社区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青山社区建设与发展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李慧我国社区文化发展中的问题探析消费导刊,2008,(8)

群众文化建设论文

141 评论(10)

joycetoo

一、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工作的问题 我国的群众文化工作一直是一个重点的问题,群众文化生活决定着群众的思想文明建设的先进性,决定着群拥护党的领导信念的坚实程度。就目前的群众文化工作来看。整体来说我国的整体群众文化工作进展顺利,但是有地方群众文化工作还有很多可以加强的地方,群众文化工作直接关乎着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一)我国的群众文化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 封建思想的文化特点主要是因为我国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而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有些偏远地区。尤其是有些地区根本没有基础群众工作的部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不顺利,没有稳定的人员工作。同时由于采用自治的制度,所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就是存在问题的,在文化的管理上来说,基层的工作者程度不高是没办法提高整体的质量的,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现状就是,不仅是群众的思想落后,群众文化工作的基层人员思想也存在封建思想的思维方式。由这样的人开展工作带来的问题就是不进不能为我国群众文化工作作出贡献,反而有利于迷信的思想复辟和传播。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的影响 与封建主义思想相反的就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有些思想不是一定是邪恶的,但是思想要放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取得正确的作用,但是在一些不适合的环境下,就会给群众带来不利的影响。而西方文化的侵袭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的弊大于利。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讲究的共同富裕。而对于资本主义来说,个人主义、个人的利益至高无上。所以两种文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其根本是经济体制的本质不同的,所以是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由于我国对外开发的力度很大,所以不可避免的让人们感受到资本主义文化的一些特质,因为个人利益至上,符合人们对于个人生活品质提高的诉求,所以资本主义思想能够快速的传播还是有着必然的道路的,同时也是因为群众文化工作没有做好导致的,精神文明思想境界提不上去,不能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个人利益得失为核心。 (三)群众文化工作流于形式 我国的基层工作者工作流于形式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而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三个方面,第一,上级的任务目标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行动方法,基层工作者做样子,没有认真执行,或者是虽然认真执行,但是方法不对导致群众文化建设收效甚微。第二,问题出在基层人员的本身,基层人员贪图利益,没有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文化文明建设上,而是渎职,贪污活动经费。同时在社会上也造成不良后果。第三,群众的不愿意配合,文化工作的主体就是为群众服务的但是群众不愿意配合,就让工作难以进行,群众不愿意配合的主要因素在于文化建设的内容枯燥,对以及没有任何的益处,同时影响了正常工作和休息的时间,所以群众的配合不好,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基层单位组织活动,虽然是免费参加,但是活动人员寥寥无几,造成文化建设资金的大量浪费。 二、新时期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优化的战略分析 (一)把握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主体是群众,目标是为了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文化部门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应该以满足群众的需求、迎合群众的喜好、受到群众的欢迎作为出发点和关键点,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方针,以服务的精神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要求。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就是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文化工作,都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导向。 (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应该把握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色 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才能够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提升群众的积极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生命力和源泉在于其浓厚的乡土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我们这里所说的群众文化工作的时代性一方面是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将党的方针和政策及时普及到群众之中去,使得群众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改革开放的新动向、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是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能够凝聚人心,要做到打动群众心灵,要提高群众的情操和修养。当前,群众文化要以三个“文明建设”为主旋律,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紧密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 (三)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体制应该完善 一个国家的繁荣和昌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力度和文化的繁荣程度。因此各个地方的政府和相关人员应该把握“规划、协调、指导、服务、监督”的原则,不断完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体制,不断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地方政府应该建立良性多元的群众性文化资金投入机制。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每年财政预算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群众活动经费保障。 三、总结 在群众文化工作的是重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成部分,我国的群众文化工作受到传统封建思想、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两面夹击,同时也面临着基层文化工作流于表面,群众不配合的现象。所以在工作中应该从多方面的角度宣传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同时加强偏远地区的文化宣传工作,让我国的群众文化工作确实落在实处上,能够实现我国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176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