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weiwei
楼上可以补充下 对绘画的影响 如对吴道子等人画佛像的影响 、传神的很、还吸收印度风格 
东汉以来,由于佛典的不断翻译,引发中国文学的革命,从诗文的意境 到文体的演变,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就已有了新的气象。 六朝时代,由于梵文的拼音——华严字母的翻译,启悟了中国文字的反切, 由反切产生四声,由四声而把五言与七言诗改进为律诗和绝句。《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体及文法——文学批评论的不朽名著,但其著者刘勰(法名慧地),却是在佛教寺院中成长的,晚年也出了家,他的作品, 颇受佛教文学的影响。 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其中如 《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的文采,特别为历代文人们所喜爱。为普及佛法而盛行于古代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变文,就是把佛经内容演 为便于讲唱的通俗文词。敦煌石窟发现的各种变文,都是文词酣畅、想象力非 常丰富的大众化的文艺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后来的平话、小说、戏 曲等中国俗文学的渊源所自。 近乎白话的唐宋诗,如白居易及苏东坡等的诗,是因禅宗的“颂古”以及 僧人寒山、拾得所作深入浅出的新诗而来。梁启超先生说:中国古诗中的第一 长诗《孔雀东南飞》,是受了马鸣大师所作《佛所行赞》的影响。 唐代的禅宗诸大师,创用白话的语录体阐明佛法的要义,因此而有宋明理 学家的语录出现,完全是仿效禅宗的笔法。 明清小说是由平话及拟平话而来,小说中“有诗为证”的风格,散文之后 以韵文作结的形式,以及弹词里的说白与唱文夹杂并用,毫无疑问是受佛经中 “长行”与“偈颂”并用形式的深刻影响。
中国佛教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写作技巧,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借鉴,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题材内容和语言词汇。从文论和散文方面看,佛教推动了两者的发展,在六朝时,不注重修辞之美的议论文还不被认为是正规的文章,而在唐宋时议论文已经很普及了。
【佛教文学(Buddhist literature)】 Fojiao wenxue 文学 数千卷印度佛典,如《维摩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等,本身就是瑰丽的文学作品,向为文人所喜爱。《百喻经》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其中的譬喻故事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印度叙述佛陀前生的《本生经》(《本生谭》)是著名的传记文学。马鸣的《佛所行赞》是印度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其他如佛教典籍中的偈颂、赞、散文、故事、俗讲、变文、语录、传记、游记、文集等,均为优美的佛教文学作品。中国、日本、斯里兰卡的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佛教的影响下,汲取本国传统文学的艺术形式,逐渐形成的一种独具风格的文学作品。它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和新的命意遣词方法。《维摩经》、《百喻经》等,鼓舞了中国晋、唐小说的创作;俗讲、变文对后来的平话、小说、戏曲等中国通俗文学的形成,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禅宗语录不仅为宋明理学家所仿效,也影响到后来的民间文学作品。
第一章 汉译的佛典文学一、译文创造了独特的风格二、佛典译文的文学成就第二章 佛教与中国正统文学一、诗二、文三、诗文评第三章 佛教与中国俗文学一、佛教的俗文学创作——变文二、其他俗文学作品所受佛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