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9

chenhouqia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资产负债管理论文选题背景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虫儿飞不

已采纳
负债管理理论的意义在于:第一,它更加深刻地认识了银行流动性的本质和来源,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第二,它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更富于进取性。在资产管理理论看来,银行的信贷规模完全由存款决定,多存才能多贷,资产规模与结构只能被动地适应存款的数量和结构,而负债管理理论强调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或组织负债,为扩大信贷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创造了主动条件。当然,必须看到,实施负债管理策略需要一定条件,即金融市场上资金宽裕,利率比较低并且稳定。如果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政策,市场资金普遍缺乏,银行增加主动负债,必然导致成本增加,出现财务危机。

资产负债管理论文选题背景

255 评论(15)

zxzy2008

西方商业银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次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1、资产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把筹集到的资产恰当地分配到现金资产、证券投资、贷款和固定资产等不同资产上。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以资产管理为核心,早在十七八世纪,资产管理就成为商业银行管理遵循的原则。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商业贷款理论向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发展的演变过程。  2、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盛行于60年代。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流动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有资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通过增加贷款获利。负债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存款理论向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市场利率大幅上升,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及经营风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经营管理指导理论。而在此时,电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银行业务与管理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银行经营管理的观念逐渐改变,由负债管理转向更高层次的系统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216 评论(11)

叶子MMKA

负债是银行经营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资产业务扩张和其他业务活动开展的基础,传统负债管理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通过哪些渠道和工具来筹集足够的资金以支持贷款及公众所需要的其他金融服务;第二是如何控制负债成本,为实现银行整体盈利目标创造首要条件。这两个方面又相互联系;成本是制约筹资方式选择的因素,对于某种筹资工具的使用,也必须全面衡量其成本,力求通过合理定价,使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能够被银行与公众双方接受。管理内容:1. 商业贷款理论 这是银行业早期的经营管理理论,其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它认为,为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并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商业银行只能发放短期的、自偿性流动资金贷款。所谓自偿性贷款是指工商企业用于购买原材料或库存商品,随着产销过程或商品周转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产生自身偿还能力的贷款。为了保证贷款与商业周转或生产物资储备相联系,银行通常要求借款企业以真实票据作抵押,一旦企业不能偿还贷款,银行可以处理低压的票据,以保证资金的收回。因此,这种理论又被称为"真实票据理论"。2. 转换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关键不在于贷款期限与存款期限一致,而在于银行所持有的资产的变现能力,只要资产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地、不受损失地转换成现金,就可以保持充足的流动性。进一步来说,如果安排一定数量资金,购买足够的易于转让的资产,就可以消除保持流动性的压力,其余资金可以追求较高的收益。3、预期收入理论  这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几乎与转换理论相伴产生。转换理论解决流动性问题,预期收入理论则为贷款安全性提供依据。它认为,任何贷款均不具有自偿性,即使贷款的价值转化成库存商品,贷款的偿还能力仍然依赖于销售收入的实现。保持安全性的关键不在于贷款的用途和期限,而在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因为任何贷款的偿还能力都是以借款人使用资金后的未来收入为保证。如果一项投资的未来收入较高,即使是长期贷款,也不会影响安全性,相反,如果一项投资的未来收入没有保证,即使是短期贷款,也存在发生坏账的危险。
302 评论(11)

mayang

我也类似这个题目,你收集到数据了吗?
23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