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7805807
西藏地方千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叫做“三个高潮”“两个低谷”。第一个高潮是公元7世纪初到8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积极加强与唐朝的联盟,引入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反映了唐蕃时期藏汉民族的友好交往。第二个高潮是公元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中叶,元朝统一中国后,也结束了藏族地区分裂割据、四百年混战的局面,西藏地方进入了国家施政体系。第一个低谷是从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到13世纪中叶元朝统一以前“分裂割据,战乱不已”的四百年。第二个低谷是16世纪中叶以后至西藏和平解放之前,由于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统治,由于英国的两次入侵,西藏进入封建农奴社会“长期停滞”的四百年。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和平解放之前。扩展资料西藏的历史文化:中国西藏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藏传佛教文化艺术是西藏文化艺术的主体。西藏文化艺术的发生、发展至今已有五千年之久,其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七世纪前的史前文明、吐蕃时期的文化定型、元明时期的高度发展和清代的繁荣鼎盛四个历史阶段。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参考资料:人民网-当代西藏发展进步的历史道路 
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圆满完成了各项主要议程,今天就要结束了。我谨代表贾庆林同志,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向与会的各位朋友和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向一年多来给予协会大力支持和帮助的有关单位、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是做好西藏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过去的一年里,在党中央特别是贾庆林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在广大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协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在国外成功举办一系列西藏文化和文物展览,全面生动地展示了西藏的丰富民族文化和魅力独特的风土人情;编辑出版一批有影响的西藏题材的文化作品,向国内外展现出一个不断走向繁荣进步的西藏形象;组织多个文艺、学术、医药、宗教代表团出访,大力宣传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族文化保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主动邀请国外知名人士和新闻媒体代表团来访,积极参加联合国人权会、联合国公共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会等国际性会议,增进了国际社会对西藏真实情况的了解。可以说,协会的工作开局良好,既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又锻炼了队伍,扩大了影响。实践证明,成立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对于保护与发展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扩大西藏和西藏文化的对外宣传,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的工作面临难得的机遇。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我们国家当前的形势很好。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汲取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和领导经验,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等重要思想,进一步解决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前进方向和根本保证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态势,预计全年增长4%,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国家财政收入达到3万亿元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可达4万亿美元,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预计达600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可超过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3200元,形势喜人。前不久,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更大的发展。前几天,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概括了“十五”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形势、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科学分析了我国未来发展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这对于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确保“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藏历史唐宋时为吐蕃,西藏更早之前就有和中原的关系,但在唐开始与官方交流;元朝属宣政院并被蒙古人所征服;之后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乌思藏(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正式成为大元帝国的一部分,西藏地方从此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至今。明朝称乌思藏设都司;清初称卫藏,卫即藏语中央的意思,拉萨周边地区的统称,也即是所谓的前藏,藏是日喀则地区的统称,即后藏。165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五世达赖喇嘛应召到北京觐见清世祖顺治皇帝,次年受到清朝正式册封,而后五世班禅又受到康熙皇帝的册封。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和他们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由此被正式确立,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遂成定制。1727年,雍正皇帝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民国时期沿袭清版图,设立管理蒙藏事务的中央机构-蒙藏事务局(1914年5月改称蒙藏院),并任命中央驻藏办事长官,直属国务总理,例行清朝驻藏大臣职权。1929年蒙藏院改制为蒙藏委员会。1940年4月,蒙藏委员会在拉萨设立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派出机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认定、坐床经当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批准。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195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通称《十七条协议》),解放军进入西藏。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举行成立大会,正式成立。1959年藏区骚乱被镇压后,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于1959年7月17日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在西藏全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中央政府决定提前进行西藏土地改革运动,并称作“西藏民主改革”。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扩展资料:名称由来汉语“西藏”一词的说法最早出现于康熙二年(1663)的《清实录》里。在此之前,清人先后用“土伯特”、“乌斯(思)藏”、“图白忒”或“唐古特”来称呼西藏,特别是指卫、藏地区。此后或许是藏文“卫藏”中的“卫”字与满文中的“西方”(wargi)一词读音相近,且卫藏又处在中国西南方向,因此“卫藏”一词先在满文中译为“wargi Dzang”,即“西方的藏”,再从满文译成汉文的“西藏”一词。地理西藏东面和北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西面和南面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相邻。西藏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是全球最高最大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距今两亿年前,本区原为一片汪洋大海,两千多万年前始在古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大幅崛起,形成今日的高原地貌。旅游业西藏旅游资源丰富,其自然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旅游业已成为西藏发展战略之一。2015年西藏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达28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2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预计到2020年,西藏年接待游客将突破30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突破550亿元。但同时,西藏旅游资源也很脆弱,随着大量游客涌入西藏,西藏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难免受到影响和冲击。故现时亦提倡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注意对本地风土习俗的保护。宗教西藏的宗教主要由藏传佛教、苯教、民间宗教三种类别构成。目前,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寺庙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6万人;苯教寺庙约88座,僧人3000多,活佛93人,信教群众13万以上。藏传佛教和苯教长期以来既相互排斥、针锋相对,又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导致了“佛中有苯”、“苯中有佛”的局面。除神学宗教外,民间宗教至今依然在民间特别是边远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民间宗教相对缺少系统理论、没有专门活动场所及职业宗教者集团。除此之外,西藏还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区内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众约3000多人;天主教堂1座,教民700多人。
唉!能说甚麼? 中国人不是很会民族大融合的吗?怎麼会变成这样子?还是孔子的"以德服人"为上茦吧
-a&channel=s&rls=zilla%3Azh-CN%3Aofficial&complete=1&hl=zh-CN&q=%E8%A5%BF%E8%97%8F%E9%97%AE%E9%A2%98%E7%9A%84%E7%94%B1%E6%9D%A5%E5%92%8C%E8%A7%A3%E5%86%B3%E5%8A%9E%E6%B3%95%EF%BC%81&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aq=f&oq=
西藏问题有历史原因、有文化差异原因、有经济发展原因解决办法就是发展经济,由经济发展改善文化差异,淹没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