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4

mathsfjh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出路论文选题背景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463094091

已采纳
当前,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总体说来呈现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人力资源雄厚,科技资金来源多元化,民生科技产业兴起这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中可以发现,我们要注意产品进口依赖度高的问题和进一步引导产业技术创新链形成中的诸多环节,以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最近十年间,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1998年我国专利申请量为2万件,2001年达到4万件。一批重要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新品种的诞生,使我国在人工晶体研究开发方面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我国科学家独创性的“量子避错码”和“量子概率克隆机”等研究,被国际权威专家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10兆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并网发电成功和“神舟”号系列飞船点亮宇宙般地圆满发射等等表明,我国在部分重点和关键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龙芯”系列通用芯片研制成功,CPU方舟3号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使我国结束信息产品“无芯”的历史迈出了关键步伐;联想万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使我国超大规模计算机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2002年,SCI、EI和ISTP三大国际科技检索共收录我国科技论文5万篇,国际论文数排序跃居世界第六。企业在实践中也越来越体会到科研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一些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围绕产业技术链的构建,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产学研合作”[2]。一是在产业领域内以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开始出现。如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清华大学等10家单位组成的新一代煤化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钢铁研究总院、宝钢、北京科技大学等10家单位组成的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跨行业、跨领域集成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开始出现。如由一汽、奇瑞、吉利、西南铝业等12家单位组成的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是围绕产业新兴技术及标准的研发与应用开展产学研结合

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出路论文选题背景

135 评论(10)

张叶菊

我国的科技,相比一些西方国家还是比较晚,但我国的发展速度快
91 评论(10)

苦鬼2014

你的科技发展好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论文摘要的定义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页上无正文)之前,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论文正文之前。 论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 二、论文摘要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 报道性摘要: 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 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 通常, 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 (2) 指示性摘要: 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论点摘要, 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 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 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 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3) 报道-指示性摘要: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 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三、论文摘要的写法 目前,我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采用报道性摘要。即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而毕业论文的摘要的写法多是采用指示性摘要的写法,即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指示性摘要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首先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然后应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是对文章的提纲做简要的介绍,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四、论文摘要写作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摘要应该这样写:第一句话,论文的背景及其引出的问题第二句话,采用哪些手段、方法来研究你的课题第三句话,通过研究得出哪些结论与建议 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讲清研究的动机、写作的理由、目的和意义、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等。(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重要? 别人做了什么工作? 自己方法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文章的其他部分是怎样组织的?)论文的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前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是否有学术价值?一般读者读了前言以后,可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为此,在写前言以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内容,收集前人和别人已有工作的主要资料,说明本研究设想的合理性。1、 引言应含概的内容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头,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工作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语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前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首先要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前人或他人对本题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及在学术上是否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明确地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果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要说明研究的创新点。但大部分情况下,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一定要说明此研究与被研究的不同之处和本质上的区别,而不是单纯的重复前人的工作。2、 前言的写作方法(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3)、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用几句话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虽可适当引用过去的文献内容,但不要长篇罗列,不能把前言写成该研究的历史发展;不要把前言写成文献小综述,更不要去重复说明那些教科书上已有,或本领域研究人员所共知的常识性内容。(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前言中,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用词要科学,对本文的创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国内首创、首次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研究内容国内未见报道”或“本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等不适当的自我评语。(5)、前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6)、前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可致读者乏味,太短则不易交待清楚,一篇3 000一5 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一般掌握在200一250字为宜 一篇学位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简短陈述,摘要也就是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论文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的短文,有其特别的地方。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是论文的精华所在,因此,写好摘要很重要。摘要的的分类论文摘要一般位于论文正文之前,起总结概述作用。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论文摘要怎么写摘要是论文的概述性语言,虽说篇幅不大,可却是一篇论文的精华之处。一般由具体研究的对象、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组成。对象:是论文研究调查的所具体的主题范围,体现出论文的论述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方法:是论文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途径,例如:原理、理论、条件、材料、工艺等,是完成研究对象的必要手段。结果:是作者运用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效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等,是进行科研所得的成果。结论:是作者对结果的分析、研究等,是结果的总结,体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创新性,体现论文研究的价值与学术水平,是决定论文价值的体现。撰写步骤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陈述性短文,书写的步骤也与普通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用重要的事实开头,突出论文新的信息,即新立题、新方法、结论与结果的创新性等。这些信息要能完全、准确的回答摘要的四要素所涉及的问题,语句要精炼。摘要中涉及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的,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将这些零散信息,组成符合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则的完整句子,再进一步组成通畅的短文,通读此短文,反复修改,达到摘要的要求。 写作技巧技巧—:上网查阅一些或阅读一些论文摘要的写作资料,仔细研究一下别人的写作步骤、 方法和技巧。技巧二:多向指导教师和同学请教,并根据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以期达到更高水 平。技巧三:叙述要完整,要有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在简短的篇幅下尽量是语言优美。技巧四: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摘要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注意事项: 不以数字开头,中英文必须对应英文摘要略有不同,望大家注意。摘要以主题概念不遗漏为原则,中文摘要字数为200-300字,英文摘要为100-150words 用第三人称,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这样会使摘要显得冗长。语言要规范,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325 评论(13)

幸福的小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科技工作取得了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三大主体之一。高校是知识创新活动的主要执行部门之一和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正在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和国际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为我国高校科技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本文针对我国高校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探讨了五个方面的机遇和八个方面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八项发展战略建议。一、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高校科技活动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战略调整,与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走向,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与经济、科技全球化进程密切相连。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我国高校科技发展的指南,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机遇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科学技术的主导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存在不均衡现象,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资源不够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卫生与健康、生态与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这要求我们在发展模式方面实现从“重物轻人”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区域和城乡的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模式的这些转变,关键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的新动力。只有迅速提升科学技术的整体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打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努力扩展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才能使我国走上科技主导、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全新发展道路。因此,高校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执行主体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必然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机遇。机遇二:国际科技发展的新特点,进一步凸显了高校科技创新的优势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及知识在生产、应用、传播等方面的新特征,为高校发挥其独特的学科及组织优势提供了巨大的机遇。(1)知识生产方式改变,当代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实现高度综合,需要不同学科联合攻关,进行立体的、多方位的综合研究。高校具有多学科优势,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向学科的科技创新中具有明显的优势。(2)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现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趋势;在这一过程当中,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作用日益增强。高校通常具有更为自由和宽松的学术环境,具有学术思想活跃、人数众多、新生力量不断的学术队伍,在基础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3)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日益深入。与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相比,高校的人文社会学科发展比较充分,在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上具有突出的优势。以2002年R&D项目的学科分布为例,高校在管理学、哲学等20门人文社会科学上的R&D项目55186项,而独立科研机构仅3080项,不到高校的6%。
30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