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梵
我们要敬畏生命。敬畏生命,就是要尊重、珍惜、爱护每一个人的生命、每一个动植物的生命、每一件物品。我们在履行职责时要多做换位思考,悉心体察民情,急百姓之所急,忧百姓之所忧,想百姓之所想,排百姓之所难,解百姓之所困,解决百姓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和信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赞誉。我们只有敬畏每一个生命,才能用好手中的权,尽好自己的职,守住做官、做人、做事的底线。我们要敬畏法律。干任何工作、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法律观念,始终做到敬畏法律的严肃性。法律既是对个人的约束,又是对个人的保护。进一步转化为自身的信念、信仰,始终做到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对党纪国法心怀敬畏,就能时时处处知道什么是高压线,就能时时处处有原则、有底线,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面对诱惑不动心,面对利益不贪心。时时事事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把遵纪守法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在任何情况下坚持做到不越界、越轨,“拒腐蚀,永不沾”。心存敬畏身自安,敬畏道德规范是自律的最高境界。我们要有“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自律境界,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保持内心纯净,始终做到以无愧无悔守望美好心灵和人生。敬畏舆论。不管是谁,都要面对社会的舆论与别人的评价。我们应该把社会舆论和别人的评价当作一面镜子,经常照照自己,看看脸上有没有污点、品行上有没有不足,以便及时改正。对责任心存敬畏,就是要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面对责任,我们要有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既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既对今天负责、也对将来负责。只有心存敬畏,才会知道什么是“高压线”,遵循规矩、守住底线,才能从容生活、坦然做事,以健康的心态做好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心存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无论做官为民、做人做事,都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从而使个人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世界更加美好。 
坚守底线,是周敦颐笔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坚守底线,是但丁所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坚守底线,是李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无畏…… 坚守底线,你做到了吗?因为坚守爱国的底线,他宁愿化为一缕魂烟。当楚国的落日染红了江畔,当楚怀王不相信他了的时候,他是否知道或许楚国灭亡之刻就是他命尽之时?屈原,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伫立在泪罗江畔,即使得不到君王的信任,即使对未来已没有了期许,但他还是坚守内心爱国的底线,情愿纵身投入泪罗江中化作一缕魂烟……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汪精卫等右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引起内乱,正因为他们坚守不了爱国的底线,才让革命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屈子因为坚守爱国的底线,让后世为之钦佩。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品质莫过于能坚守心灵的底线。为人一世,当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心灵的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最起码的准则,坚守心灵的底线,做一个真正的人。 当屈原怀抱大石走向汨罗江时,那句“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应该还在身后回荡。“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者乎?”这是他的告白。他不愿随其流而扬其波,于是他作《怀沙》之赋,走到江边,他回首一瞥,看见了郢都,看见了秦军长驱直入的狼烟,闭上眼后,一扭头就坚守了心灵的底线。他躺在了江底,却站在了天地之间。 汨罗江的水在静静地流着,是在诉说什么,抑或是在暗示着什么?我默默感悟,思绪飞扬。 每当素琴飞声之时,仿佛仍可以感受到嵇康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慨。无论是俯首请以为师的三千太学生,还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都不曾令他犹豫。是生,只须他低头一句话,但他却扬眉说了一句“拿琴来”,于是,结果是死。一曲《广陵散》为他的生命划上了句号,在悠扬的琴声中,他用生命坚守了心灵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