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动物实验研究论文范文大全百度云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6

Mu_chong_one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动物实验研究论文范文大全百度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杨小咩aaaa

已采纳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动物实验研究论文范文大全百度云

145 评论(8)

zhaotu1436

动物实验帮助人类解决了诸多问题,不管是新药研究还是疾病病理的研究,都逃不开要做动物实验可是动物实验强加在动物身上的痛苦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把双刃剑,目前以及很久的时间里都是无法取代的只能严格遵守动物福利,减少动物心理伤害和痛苦。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动物本身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和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随着医学生物科学的突飞猛进发展,认识到公害问题不仅已成为粮食、人口、老年人等的重大社会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地球上生活着的动物生存问题,例如产业公害、食品公害、药品毒性等,均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最终必然要通过动物实验(包括动物疾病模型的开发等)来阐明解决。因此,实验动物科学,特别是实验动物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它已被认为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支柱,故实验动物科学亦被称之为生命科学;为此,先进国家对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均给给予高度的重视,其投入的经济物资和技术力量,几乎可同发展原子能科学相提并论,其重要意义可想而知。
171 评论(15)

happyfan

一、先谈对动物科学的认识: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动物科学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档肉类饮食需求,主要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动物科学专业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兔子、小白鼠、马、牛、猪、鸡甚至猫和犬等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等的科学方法。近期研究生产绿色肉食品的课题非常热门。动物科学更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同时希望你有爱动物的心,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21世纪,动物科学发展火热,该类专业人才奇缺以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很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范围上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的成功育成表明,动物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二、谈谈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 1、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的调整,国家投入的增加,畜禽品种、防疫卫生,特别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技术的普及,使得畜产品及水产品产量有了极大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数据:生猪存栏5亿头,出栏2亿头,居世界第一位,出栏率为122%;绵羊27亿只,山羊49亿只,均居世界第一位;牛04亿头,居世界第三位;禽类存栏40亿只,也居世界第一位。肉类生产总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肉类总产量已达7000万吨,占世界肉类总量的28%。人均肉、蛋、奶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均肉类34kg,其中牛肉05kg、羊肉91kg、猪肉93kg、禽肉45kg;奶类23kg;蛋类16kg,亦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水产品总量达4122万吨,已连续十年居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第一、水产养殖产量世界第一大国之位,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人均水产品占有量31kg,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畜牧业生产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缓慢发展到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迅猛发展,说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形成了我国畜牧业庞大的生产规模格局。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通过采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即加强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大量种植;将过去作燃料和肥料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发酵后,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加大生物发酵,推广熟改生喂技术,促进了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的发展。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强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良好开端。自1998年以来,全国许多县区连续九年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疫灭病水平,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强化管理,严格把关,从饲料场选址,建设到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全面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然而,我国畜牧业总体上尚处于个体单一经营阶段,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资金不足、经济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尽管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集约化养殖场,但基础差、底子薄,受整个大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德国、荷兰等国同样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分别比我国高9倍和2倍,但它们都是世界上的牧业大国和强国,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而其它国家,如美国占50%以上、瑞典75%以上、爱尔兰80%以上、丹麦和新西兰90%以上,我国牧业产值的比重只占农业总产值31%,只是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因此,要解决中国农业问题,必须提高畜牧业产值的比重。
34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