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7

乐阿姨乐呵呵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对道德的理解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李肥肥先生

已采纳
社会主义道德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规范构成,如政治道德、商业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具体的规范、具体的内容,各种规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体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低到高存在着四个层次的道德要求。处于最低层次的、也就是最简单、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起码道德要求,它包括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两大部分。处于第二层次的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具体概括为“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处于第三层次的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德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处于第四层次的是共产主义道德。这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最高道德要求。以上这四个层次的道德要求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体系。社会主义道德存在层次体系,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由于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基础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利益主体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是多种层次并存。就所有制形式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全民(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必然出现多种利益主体,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私人利益、个人利益等等。私人利益也是个人利益,但这不是一般的个人利益,而是对社会财富占有量相对较大的人的个人利益。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40%以上的财富集中在1%的人的手里。这1%的人的个人利益与一般的个人利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由于存在着多重经济成分和多重利益主体,决定了不能只有一种道德要求,必须要有适应多重利益主体的道德要求。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封建道德糟粕残余的影响,还存在着西方资产阶级道德中腐朽成分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觉悟还没有达到足以完全抵制和消除这些影响的程度,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只有一种道德要求,而要有适应不同觉悟程度的人的道德要求。在“极左”时期,我们曾经企图用一种美好的、理想化的道德去要求每个人,结果造成道德要求与道德现实脱节,道德承诺与道德行为背离,并没有也不可能形成所期望的道德局面。坚持为人民服务,首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人生首要的、根本的问题,也是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与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观的根本区别。在无产阶级看来,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多作贡献,这是大前提,也是做人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做人的其他问题才有可能正确解决。比如对待利益、荣誉、金钱、地位、苦乐、幸福、生死等等,只要首先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而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就会找到正确的答案,就容易正确对待,正确处理。其次,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为人民服务水平的高低,贡献的大小,不仅与他的人生价值观相联系,也与他的知识、素质为基础的能力相联系。我们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才有可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较大的贡献。有的人不注意努力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能力素质提不高,志大才疏,他就不可能做出太大的贡献。在科学技术日社会主义道德新月异、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加强学习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掌握的科学技术越多,他的能力就可能越强,也越有可能做出惊人的贡献。第三,要积极从事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掌握知识和提到能力的目的在于实践。一个人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又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还不够,还必须积极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使为人民服务成为现实。能力靠实践来显现,价值靠实践来创造,成果靠实践来获得,贡献靠实践来完成,如果他消极、懒惰,大事作不来,小事又不做,那么他的愿望将是空的,能力将是废的,价值也只是潜在的。毛泽东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动员人们积极实践,他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执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第四,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合理的、合法的、合乎政策的追求个人利益是道德允许的,但基本前提是保证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代表这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都是人民的利益。个人利益不能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勇敢地牺牲个人利益。同时,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对道德的理解论文

94 评论(12)

2856796583

可能有的人认为,道德只有在与别人相处时才表现出来。其实,在我们独处的时候,面对我们的内心,道德同样存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是自强。自强即奋发向上,是成长与成才必备的心理品质,是高尚的道德情感,是自主`自立`自尊`自信的精神力量。在关于自强这方面,令我感悟深刻的是‘膝下有黄金’这篇文章。民间曾经流传着一句 俗语;男儿膝下有黄金。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在真情与亲情面前,跪是最重的回报和最高的孝敬;然而,在事关人格,国格面前,屈膝便是一种尊严与道德的沦丧。当背负着沉重生存压力的工友们,被迫向无理取闹的外企老板忍辱下跪时,同样靠这份工作的孙天帅却断然拒绝,傲然挺立,宁可丢掉工作也不为‘五斗米’屈膝,表现了非同一般的个性与勇气。这是一种意义上的自强精神。我觉得他很勇敢,为了自己的尊严而放弃自己唯一谋生的工作。我要向他学习,在面对着强权压迫时,也能够保有这样一份气节。‘出淤泥而不染’,‘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说的是自爱。自爱就是向好,学好,要珍惜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一遇困难就自暴自弃,甚至轻生。令我感悟最深的是‘心灵的强者’这篇文章。当我们抱怨没有鞋子穿时,却往往忘记了有人没有脚。与文中的李丽遭受的坎坷与不幸相比,大多数人都应该对自己拥有的生活感到庆幸,我们有什么理由为了一点小小的困难而怨天尤人,甚至放弃宝贵的生命呢?李丽的经历告诉我们,对于自尊自爱的强者来说,一切奇迹皆有可能。有人说,家,是温馨的港湾。而这份温馨的获得与维持,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努力。家庭生活中也有它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孟子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啊!家庭的温馨来自于敬老爱幼的家庭氛围。作为家里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孝敬长辈。百善存为先,养育之恩大如天。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碗牛肉面’这篇文章。文章的主题围绕着一碗牛肉面,父子间的亲情,儿子对父亲的孝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啊,生存虽然很艰难,但孝心也不可忘。孔子曾说过‘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在这个世界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我们成长,是父母给了我们无条件的最爱。我们也要像文中的男孩那样用心去爱,去孝顺我们的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经常和父母吵架,现在回想起来,还真不应该啊!‘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的生命更精彩····’当这首《感恩的心》飘扬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漫步在校园的芬芳小径中的你,耳边是老师亲切的关怀,眼前是同学们游戏的身影,是否能感受到那一丝丝暖意呢?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真挚的友谊,温暖的集体一直陪伴在我们点左右。我们感恩老师,因为是老师为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们感谢伙伴,因为同学之间那份真诚的友谊,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我们热爱集体,因为那是我们另一个温暖的家····胡锦涛曾说过‘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席的老师’这篇文章。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古之学者必有师’,但学生不一定不如师,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徐特立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时的老师。他的品德和学识堪称一流,对毛泽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与徐特立‘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的故事告诉我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老师。父母给我们生命,老师给我们智慧。正是老师的昼夜心耕,才换得幽谷飞香,。在社会上,只有老师可比作父母。我们要尊敬老师,用成才,成人回报师恩。道德不仅在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得出来,在自己独立时,面对着自己的内心,道德同样存在!
168 评论(11)

april831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道德观也有了极大的改变。那么究竟市场经济与道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二者相互矛盾?还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本文旨在阐述当代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运用理论思维模式及实证分析方法,主要着眼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人类历史的发展实况三个不同的视角,通过在个人道德领域以及社会制度的范围内,分析市场经济的机制规律和基本特征层面、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的层面考证市场经济活动与道德的“实有”关系、经济活动的个人出发,研究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三个不同的层面,分析得出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相互联系与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追求的要求在逐渐提高。于是,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满足,人们开始动摇着最初所坚守的道德原则,脚尖踩踏着的道德的红界,一步步混淆着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要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得舍弃道德吗?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吗?不是这样的,在新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恪守社会道德,将市场经济与道德紧密联系起来。只有我们认识到他们之间相互辅助、相互作用的关系后,才可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自觉的坚守道德底线,从而促进市场经济更好的发展。当下,市场经济在以着惊人的速度飞快的发展,而道德,作为人们约定俗成并且遵守的行为规则,它的发展却令人堪忧,这是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市场经济与道德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否二者相互矛盾,相互制约?还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从理论思辨的逻辑上来推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讲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在市场经济运作发展中,市场要求经济活动必须是自由和秩序的,在秩序过程中,秩序所凝结的规范不仅有强制的政策和法律,也有道德的自律,在无形中制约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其次,市场经济活动是由消费者、自然环境和社会秩序共同组成的社会性行为,需要道德对它进行调节,进一步完善在此社会行为中所存在的不足与空缺;再者,人,作为市场主体,要完成好自己的职责任务,就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及社会条约,因而,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遵守道德准则就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客观要求,经济伦理道德诸如投资道德、生产道德、销售道德、服务道德等一系列经济道德名词已经自发产生。同时,道德对社会经济也具有的一定的反作用。在经济运行的伦理模式中,经济运行方式都是在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其所固有的运行机制、规律和特征是通过企业的经济活动显现的,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承担者、活动者,而企业活动的主体又是人,经济活动的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会在无形中过滤着经济因素,这使得在经济构成要素未进入市场经济活动之前,经济构成要素已经成为被规范的东西,从而减少不规范行为对市场运行秩序的破坏。这种所谓的伦理经济,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反之,如果市场经济活动中,道德沦陷,欺诈行骗无穷尽,人们都怀有损人利己的价值观,那么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还会是这么的迅速么?其实,在我国社会主义之中体系下发展市场经济,经济与道德的联系更为紧密。人生活在一定制度下,这种制度本身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其规章制度的完整公正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如果制度本身缺乏公正性,就会导致社会利益分配失衡,从而为投机钻营的各种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机会,所以,制度的一定缺陷对社会的文明和道德风气,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分配分配制度的公正合理是社会和谐发展和个人道德完善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人们要求公正,就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尊尚道德,推崇道德。理论与实际是紧密联系的。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下,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研究,不能仅仅是从市场经济的理论出发,现实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都是理论形态的完备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设定与实际的市场经济运行存在着差距。所以,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乃至亚洲的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经济的崛起的历史经验,有力度的证明着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向我们阐述市场道德是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假设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道德是不存在的,各国在经济崛起之时人们都不择手段谋取私利,为了一己之私而相互斗争相互残杀,那么现在经济全球化恐怕还要再推迟几年,几十年甚至十几百年吧。所以可以推断出,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的动力,除了客观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因素外,还有道德的作用。这足以让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需要道德的依托,认识到道德的秩序性和规范性以及道德对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精神价值。理论与实践共同证明,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相互联系与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加快发展市场经济的步伐的同时,必须要大力提倡道德文明,尊尚道德之风,壮大道德的力量,让市场经济在道德的浇灌下日益茁壮成长,而道德在市场经济的烘托中,愈发璀璨耀眼。
34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