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6315677
学术工作是研究生纵向班集体的优势所在,也是计研四班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老师、同学心连心,国际知名学者的精彩演讲、著名IT公司的零距离接触、小组会上的热烈讨论,都成为计研四班富有成效学术工作的最好见证。2006年中,计研四班共计召开高水平学术讲座32场,学术沙龙和座谈5次,姚期智先生、马少平、孙富春等老师先后邀请了多位在信息复杂度、量子计算、算法优化、密码学、自动控制等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如RSA实验室首席科学家Burt Kaliski教授介绍了OTP的生成和使用原理及应用;图灵奖获得者Adi Shamir教授讲述了一种新的TMT模型及其应用;UIUC的刘德荣教授讲述的在自适应动态规划中使用神经网络进行优化的思想。这一系列的高水平学术活动,对提高计研四班的整体科研氛围和学术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计研41支部的冯元获得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生论文,这是我班近年来的第三篇全国百篇。计研41支部的段润尧获得06年中国计算机学会百篇优秀博士生论文,获得全国百篇提名,同时获得校学术新秀称号。陈汐在计算机理论科学界最顶级会议FOCS和STOC上发表论文3篇,获得STOC06的最佳论文奖,这也是大陆学者在该会议上的第一篇论文,清华新闻网对此进行了报道。在今年的学术新秀评选中,计算机系两名学术新秀候选人季铮锋和陆品燕均来自我班41支部,季铮锋以55分的初评成绩名列所有候选人之首,他在PRA和PRL等顶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也是大陆计算机系在该期刊上首次发表论文。 
管理既渗透人类关于社会实践组织形式的最终目的或最高理想,也还必须确定组织的每一项工作内容和具体目标,以上二者同时构成组织中人们的需要,形成各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这就是管理价值的二重性。 管理的工具价值依赖于管理终极价值而存在。因为人是从狭义的动物界进化而来的,动物的知觉、好恶等等,都是着眼于功效性的具体目标,都只服从于“物竞天择”的进化论原则。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认知、道德、艺术都是手段,短期性的、具体的目标就是根本性的目的,如狩猎活动必须要擒获猎物,种植必须收获果实,人类的实践水平越是低下,与眼前的功效目的的联系就越密切。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水平的提高,生存条件的改善,人们开始对与短期的、具体的功效无关的事物开始产生兴趣,逐渐发现这些区别于具体目标的事物的价值,这就是终极价值。例如,在实践中人们发现了社会中“人性的尊严”有时候比具体的目标更重要,为了维持人性的尊严,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宁愿舍弃具体的目标。再例如,人们发现人生价值的意义不仅来自于吃饱喝足以及维持生存,还可以有更高远的意义:即使人性变得高尚、更美好,使人类社会变得更完善、更值得热爱,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偶然降临到世间来的人的目的和生命的终极价值。 脱离了原始社会的人的所有行为正是在这样的终极价值的指引下而实施的。在蜂蚁之中,我们已经发现了一种清楚简捷的劳动分工情形和一个惊人复杂的社会组织,即蜜蜂在建造蜂巢时,其精确性和准确性几乎与几何学家一样。这样的活动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协作系统”,然而我们并不认为蜜蜂和蚂蚁所做的是“管理”的工作———尽管这项工作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说都是“有目的、协调的、群体性的工作”。 从与蜜蜂的对比中可以看到,管理具体目标的确立依赖于管理主体现有的观念以及对未来的理想结果所作的遇见和推测,而这种理想结果在管理活动实施之前还没有实现。因此,具体目标依赖于终极目标而存在,管理的工具价值依赖于管理终极价值。 工具价值本身渗透了终极价值。效率是管理最重要的工具价值之一,现代管理学奠基人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核心内容正是如何提高车间的工作效率:它包括著名的工时研究、差别计件工作制、职能工长以及任务管理制。 然而众所周知,管理史上就泰罗的效率主义曾经出现过激烈的辩论。在 1911 年举行的有关“科学管理”的意见听证会上,双方问题的焦点毫无疑问地集中于渗透在“管理效率”之中的管理终极价值之上:反对者认为,在科学管理制度下,作为一个工人,如果他不属于“头等”,在世界上就没有出路———如果他在某个具体行业里不是一个“头等”的工人,难道他就应该被毁灭,被赶走?而泰罗坚持认为,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不管是劳动还是偷懒,如果他们都有权过同样好的生活,这种现象肯定是不合理的,对效率的追求将使得他们的生活不会是一样好的,这是正常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效率”其实渗透了泰勒的有关管理终极价值的理念:在确保每一个雇主获得最大限度财富的同时也确保每一个雇员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这一理念体现的完全是资本主义早期的人性理想,即“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一理念当然具有进步性,但它忽视了组织除了效率之外,还有其他的追求———组织不单纯是实现效率的机器;而且实现效率的手段并不只有工时研究、计件工资制,还有其他更为“人性化”的手段。 终极价值也必须依靠工具价值而实现。虽然管理的工具价值是被终极价值所决定的,但终极价值并不能单独存在。管理的终极价值是伴随着管理具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 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价值不是“为客体所固有”,价值是关系概念而不是实体概念,价值的特点在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从而对主体产生意义。 因此,管理的终极价值一定与每一次管理活动的具体目标有关,它不能脱离管理的具体目标而单独存在,终极价值依附于工具价值之上,在管理的具体目标实现的同时也实现自身。
身处信息化时代,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与网络、计算机有着或深或浅的关系,个人信息在计算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计算机网络带给我们便利性之外,我们也应该重视计算机的安全问题,特别是面对现阶段复杂的计算机漏洞和多样的计算机安全问题,我们更应该讲计算机的安全维护放在重要位置。在计算机安全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库的安全。 《》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直接面向中高端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国家级期刊。被教育部高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等指定为特别推荐刊物。是目前国内计算机教育界唯一一本期刊。 个人信息被泄漏,财产被盗,各种帐号的消失或被盗等等,这些数据上出现的漏洞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所以,数据库的安全探讨是信息化时代下一个重要话题。 一、数据库及数据库安全的基本了解 要对数据库的安全进行研究,就必须从本质上了解何为数据库,它的特征有哪些,才能够正确地进行探讨。所谓数据库,简单点说,就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就是存放数据的巨大仓库,这个仓库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计算机来对数据进行保存和适当的管理,以便于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数据库的起源并不是很早,信息发展速度之快却证明了它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随着数据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下数据的管理共享的数据管理系统开始出现,即DBMS,其中,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库的安全就是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当然,这其中会应用到许多的保护技术和手段,这样才能防止黑客或其他攻击者对数据的窃取活破坏,这就是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保密性、一致性,还有抗否认性。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真正做到维护数据库的安全。 二、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 首先,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数据库对大量数据的整理、存储和管理保护,使我们的生产生活变的更加有序和便利。 基于数据库的重要性,其安全性的地位更是可想而知。首先,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对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那些重要的信息,对个人甚至一个群体的生产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数据库的安全也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前提,数据库如果存在漏洞,遭到攻击或者破坏,就会对某些程序甚至整个系统都造成重大危害,所以,保证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维护,都离不开数据库的安全维护。所以,对数据库的安全问题的发现认识和对这些问题的应对解决方案的研究也是很必要的。 三、数据库存在的安全威胁与问题 (一)拒绝服务攻击。 这个攻击类型下,用户对网络数据库的访问将会被拒绝,这样的攻击引起的后果有很多,但通常是被敲诈勒索,这会对用户的财产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二)恶意攻击对数据库的破坏。 许多来自网络的未经授权的恶意攻击往往是针对数据而来,攻击者对用户数据进行窃取,导致数据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另外,攻击者也会对数据进行恶意指导,这就使数据库的真实性遭到了破坏。这些来自攻击者的破坏,也是数据库安全的巨大威胁。 (三)备份数据暴露。 备份数据本来是处于维护数据安全,但由于加密不足或者其他安全漏洞,备份数据也经常遭遇被盗或者被指导,这样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都是极大的危害。
数控机床维修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条件 首先,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追求;其次,要保证有广博的学识,懂得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模拟数字电路技术、自动控制电动机拖动技术、现代数控机床检测技术以及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技术,同时还应该具备扎实的外语应用水平;再次,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之前还应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要全面掌握有关数控驱动技术、PLC 技术原理和 CNC 编程技术和编程语言;最后,要熟练掌握各种检测仪器和仪表以及各种工具。 做好维修准备工作 现场维修是对数控机床出现的故障(主要是数控部分)进行诊断,找出故障部位,以相应的正常备件更换,使机床恢复正常运行。这过程的关键是诊断,即对系统或外围线路进行检测,确定有无故障,并对故障定位指出故障的确切位置。从整机定位到插线板,在某些场合下甚至定位到元器件。这是整个维修工作的主要部分。 现场故障诊断 首先,初步诊断。当故障现场资料比较全面时可以通过资料分析判断故障的位置,或者采取接口信号法结合故障现象对故障做出初步诊断,然后再按照故障的具体特点,逐个对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对故障做出初步的诊断。在实际进行故障诊断过程中,有时只采用一种方法就能够诊断故障,有时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检测方法对故障进行诊断。对各种故障点进行诊断和鉴别主要取决于故障设备的运行特点和结构故障深度;其次,报警处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故障报警处理。当数控机床系统内部出现故障之后,会在显示屏或者操作面板上出现相应的报警信号,然后维修人员结合故障操作手册可以对故障进行处理和排除,这种报警形式由于信号设置单一,严密、精确,维修人员可以结合不同信号进行针对性操作处理。第二种是数控机床报警和操作信息处理。数控机床在制作过程中应用 PLC 控制程度,将一些能够反映机床接口电气控制方面的故障或操作信息以特定的标志显示出来,并通过特定的按键,得到更加详细的故障判定指示,这种报警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使用报警手册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PLC 程序,对相应信号进行检查,最终对故障进行诊断;最后,误报警的故障处理。当系统的 PLC 无法运行,系统已停机或系统没有报警但工作不正常时,需要根据故障发生前后的系统状态信息,运用已掌握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