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haoliang1015
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我在上《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电影吗?一定认识许多明星吧?有一个明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现在成了‘富婆’,她就是刘晓庆。可是她由于长期偷税、漏税,数额巨大,已被公安机关逮捕,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你知道偷税、漏税为什么犯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公民纳税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就让我们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好吗?”这样的开场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收集整理时政资料进行要闻发布 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就是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本着这样的愿望,我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时政信息,一方面多阅读各种有益的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二是要求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节目。学生必须学会在读和看中摘录国内外、省内外甚至区内外的时事要闻。新课开始前,让两三名同学进行新闻发布,要求他们表述清晰简明,突出热点、焦点,避免内容重复。在学生发布要闻后,教师适时地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谈感受、提问题,教师带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入正式课堂的学习。通过开展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动手(搜集、整理材料)、动口(口头表达)、动脑(观察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举办时事专题讲座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只是以传播课本知识为己任,而要敢于突破课本的束缚,引进课外知识的教学。时事热点、焦点虽是课外内容,然而常常也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政治课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及时地捕捉各种热点、焦点信息,为学生作更深入、更全面的讲解,而举办时事专题讲座就是比较好的方式之一。在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和“非典”流行期间,我为学生作了“十六大专题讲座”和“非典专题讲座”。这种把学生学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教学,使学生对国策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深入。 结合时事政治进行讨论式学习 时事政治中蕴藏了许多理论知识,如何去挖掘,不是完全靠教师,而主要是靠学生,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时政材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文字,作为练习题的形式交给老师。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 总之,教师必须有创新的实践精神,教师必须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手段,才能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 
专题一 时政热点命题切入点预测 2008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问题总汇 十七大报告必背观点60条 “十七大”重点内容分析 专题二 学习“十七大”精神 “十七大”重点内容分析 节能减排 任重道远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解读 对十七大修改党章的理论思考 民生问题 专题三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方便面涨价问题 第六次全国铁路提速 中国GDP突破20亿万元人民币 扩大消费需求 增添发展动力 稳健财政政策与从紧货币政策 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调控政策 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领域 专题四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统筹 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内蒙古自治区喜迎六十华诞 努力实现区域经济互动共同发展 10亿吨油田浮出渤海湾 中国最大钢铁基地开工 庆香港回归 盼祖国统一 专题五 发扬奥运精神 弘扬民族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奥运精神在筹办中形成和弘扬 专题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专题七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回眸十六大辉煌成就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专题八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专题九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秘杂烩网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