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人才与创新议论文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6

wmswc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人才与创新议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ourlove

已采纳
创新与人才强国  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强大的自主创新体系,最关键的环节和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从中国当前现实来看,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并有必要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使之实现价值、发挥才能的长效机制。纵观国内外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经验可以发现,一个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以理想为动力,知识做基础,制度成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挣脱传统观念束缚,创新工作思路。  正确认识创新型人才,摒弃创新型人才“应该怎么样”的假定,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创新,不是少部分人的独有权利,而是人人可为的事业,每个人皆具有创新潜能。只有科学认识并尊重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并设计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激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营造宽容错误、尊重个性的良好社会氛围,允许有纪律的创新自由,提供制度保障让一切创新充分涌流。建立并实践甄选实绩化、职责岗位化、发展业绩化、管理制度化、利益共同化、薪酬市场化、保障社会化、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协同化等“栓心留人”的制度体系,在培养、使用和评价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真正强调并体现品德、能力和业绩本位。  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展示才能的事业舞台,寻求创新型人才与国家、组织之间“价值共鸣、远景共建、事业共干、发展共求、利益共享”的发展纽带和利益共同体,建立良好的心理、情感和价值契约。在这种鼓励机制的建设中,激励政策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表明,一般情形下,人才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就可以保住饭碗,而受到充分激励的人才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甚至更高,即同一名人才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作为独立、理性、自主的个体,是典型的“知识型员工”,对于创新型人才而言,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认可、有个良好的职业发展和事业舞台,可能才是最为重要的激励措施。因此,在落实物质待遇的同时,应营造良好的、互动的、合作的、协调的、健康的法制环境、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

人才与创新议论文

107 评论(13)

zys395

社会需要创新性人才美国钢铁之父卡耐基说:拿走我的全部财产,把人才留给我,几年后,我又是一个钢铁大王。卡耐基深深地懂得“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这个道理。什么是人才? 人之成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有内外因同时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价值被逐步发掘和体现,最终被别人被社会判定为“才”。也就是说,人才资格的评判必须通过工作岗位这个载体来实现,能胜任岗位要求的人,即为人才。 1995年11月21日的《中国青年报》登载的《血染的希望》一文,讲述了西藏治多县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的优秀而悲壮的事迹。索南达杰为保护西藏可可西里的自然野生动物,多年来奔走呼号,但少有人理会。最后,他只有单枪匹马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以一杆猎枪对抗凶残的盗猎者,最后悲壮地被杀害。在他身边,是整整两车约2000多张藏羚羊皮,羊血还未凝固。他至死仍保持着射击的姿势被冻在了他深爱的这片土地中。1999年5月,中央下达了禁止捕杀可可西里保贵野生动物的禁令,并派遣武装分队进入可可西里禁止盗猎行为。索南达杰泉下有知可以眠目了。但笔者四年前存下的疑惑仍未得解:为什么非用烈士的鲜血才能浇开人们的眼睛?为什么索南多杰这样优秀的有创见的人才不被更好的提拨利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社会的普遍现象是:一些“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社会的普遍现象是:一些“千里马”在成其为千里马之前,焦急地等待着一个“伯乐”的出现。而当他幸运地成为真正的“千里马”之后,或是公务缠身,或是眼力有限,他就是不成为另一个“伯乐”。兴许是“伯乐”要求较高素质,兴许他已忘了那些等待的日子。人才易失不易得,要使用人才,也要保护人才。能保护人才的地方,就是能涌现人才的地方。爱护人才就要有意识的培养人才。人才并非天生,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自己的勤奋,再加上不断地被给予实践的机会,人才才会健康的成长。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给“准人才”合适的“舞台”,让其施展抱负,一试锋芒。有人认为,诸葛亮的“事必亲躬”是造成“扶不起的阿斗”和“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主要原因。蜀之败败在后期缺乏人才,诸葛亮负有疏于培养人才的责任。 爱护人才,还要允许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失败是胜利最好的温床。当康熙问周培公:“你愿意做什么将军?”周培公答:“臣愿为善败将军!”康熙不解。周培公道:“善败将军并非常败将军。……兵法所谓:善胜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终胜——小败之后连兵结阵,透彻敌情,再造胜势,比之项羽百战皆胜乌江一战一败涂地,岂不好得多么?”
14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