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f2006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黄花岗起义、护国运动开始。 
近现代以来,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根 本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明主题之中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是民族走向复兴的崭新起点;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命运发生根本改变的标志性事件,是民族走向复兴的第一个里程碑;改革开放作为“第二次革命”,它的实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立于世界 民族强林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近现代史上的这三次历史巨变,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引领民族复兴梦的进程,推动了民族复兴一步步地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思想上: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入国内,为反封建思想运动提供了思想指导。 文化:促进了我国近代文化的发展,留学生将国外的文化知识传播回国内,为其发展提供了素材与人才储备。 政治:西方的资产阶级制度被移植到国内,各个阶层依次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封建主义王朝,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经济:促进了我国产业的近代化,主要是轻工业,也有一部分重工业。 社会:经过各项改革,整个社会逐渐走向近代化,例如教育近代化、军队近代化、法律现代化、政权机构现代化、女性意识的崛起。
近代史,按照历史书上的划分,应该是1840年到1919年之间。 重大的改革有: 1、18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后1884年中法战争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历史意义:客观上促进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传播新知识,打开人们眼界,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2、1895年开始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主要想学习日本,实行“虚君共和”即君主立宪的政体。主要改革措施有:废科举、兴科学,设京师大学堂等。起初慈禧太后默许,后袁世凯告密,说维新党欲发动兵变,让慈禧还政给光绪,慈禧大怒,遂镇压。历史意义:爱国救亡的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思想启蒙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3、“立宪闹剧”。1900年庚子之乱后,清政府内部终于开始了改革的步伐,1905年废除科举,后派五大臣去西洋考察宪政,“预备立宪”,但其组建的“皇族内阁”,让国人认清了满清政府“预备立宪”本质上仍然是维护满洲贵族的统治。历史意义:在马上要灭亡的时候出现的一场闹剧,让人们彻底丧失对满清的最后一点幻想。中国近代产业发展:20世纪初,也就是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成立,实业救国思想,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等多方面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纺织业等轻工共业。历史意义:政治方面:1、产生了一个新的阶级,为推翻封建统治做好了经济铺垫 2、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国侵略者。 3、使中国的社会性质有所改变。 思想文化方面:1、物质决定意识,新的民族工业出现必然会产生一批相关阶级的队伍,同时会出现相应的阶级文化,对封建文化进行了抨击,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使中国朝着近代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