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未那
说话是门艺术。一句恰到好处的问候能够暖人心脾,一句漫不经心的恶语可能损人不利己。我们生而能说话,然而我们却总是不懂说话。说话是门艺术,需要入门,首先要懂得什么“好话”与“坏话”。人人都爱听好话。一句赞美如沐春风,温暖心田,如饮甘露,滋润舌根,如临仙境,醉梦其中。这世界需要被赞美,有大好河山可以去赞美,有醉人风光应该被赞美。学会赞美,让这个世界的美好充溢我们的身边。这世界需要被赞美,同时也需要被批评。没人喜欢听坏话,人人都厌恶批评,可人人都爱说坏话,抒发内心愤懑难平。恰到好处的批评有时候能发挥巨大的作用。魏征是盛唐最著名的谏臣,他一生向太宗皇帝上书百余次,每每批评时事辛辣至极,然而也正是这些恰合时宜的批评让太宗皇帝幡然醒悟,一次又一次避免了犯下弥天大罪的一时鲁莽。批评固然很重要,但批评不是无理取闹。当西方先进的文明进入晚清,这个充满了迂腐酸臭味的朝代,有人大呼“亡国”,坚决抵制一切洋货,有人极尽谣传怪力乱神,不管时代早已改变。可笑的不是居心叵测的指责,而是荒唐不堪的批评。批评不是将藏在心底的牢骚掏出来误人子弟,更不是将市井谣言以讹传讹。批评是对美好的希望,因为希望明天更美好,才批评当代,因为希望能够赞美天下无双,才极力批评现实。赞美亦不可过度,过分的赞美也是灾难的先兆。既然批评不好掌握,那么我们只需赞美就好,可否?并不对。王荆公有篇传世名作,曾记述了一个天资聪颖的七岁孩童因为人们的过分赞美而沉醉其中,逐渐成为一个平庸之辈。扶不起的阿斗,他身边尽是些阿谀奉承的宦奴,于是在歌舞升平中,他乐不思蜀,终是成了亡国囚徒。(中国作文网 26 )说话是门艺术,恰到好处的赞美让人备受鼓舞,过度的奉承往往会引发灾难。恰逢时宜的批评能扭转乾坤,荒唐的指责只会落人笑话。学会批评与赞美,学会说话的艺术。愿我们都是能说会道的艺术家。 
关于杨绛先生挑错的故事 杨绛先生百岁诞辰之际,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专门做了一期专题节目。现场嘉宾一共两位,三联书店的总编辑李昕是其中一位。节目中,李昕谈到了杨绛夫妇的精神境界和高风亮节,他们三十多年不换房,不装修,不买家具,但是他们捐出两人全部的版税超过1000万元,在清华大学设立了一个“好读书基金会”,扶助贫困学生。 节目播出后,帮杨绛先生料理版权的友人吴学昭,特意给李昕打来电话:“你们这期节目做得不错,杨先生看了很高兴。但她发现你有个地方讲错了。”李昕听了心里一惊,忙问:“什么地方?”吴学昭回答说:“杨绛夫妇在清华大学设立的是‘好读书奖学金’,但是被你说成‘好读书基金会’了。她说,设立奖学金比较简单,但建立基金会就不同了。那是得按国家有关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需有规范的章程,有组织机构和开展活动的专职工作人员,还要申报民政部门批准,才可向公众募捐。这两个概念不能混淆。所以杨先生让我告诉你,今后若是再提到此事,一定要把说法改过来,不要一错再错,造成别人以讹传讹。”李昕听了,深感惭愧,请吴学昭代自己向杨先生道歉。 虽然只是个小错误,但杨绛先生的严谨和认真,令人受教。杨绛先生之所以令人敬仰和钦佩,正是得益于她这种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