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渣
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存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更是给当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警示。尤其是制造行业对环保问题的影响首当其冲,其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已刻不容缓。 “虽然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必须看到,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面对新的国际贸易环境,必须适应新形势,切实加强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2014年11月9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2014年绿色制造科技成果交流会”在西安举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长宋天虎在作大会总结发言时强调,并指出发展方向。 本次交流会通过全面展示和推广“绿色制造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成果,为促进绿色制造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节能环保,为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该奖项是由香港安乐工程集团主席潘乐陶及其母亲出资设立的。 五大举措推进绿色发展 会上,宋天虎指出,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今后发展的主旋律,绿色制造、融合制造、服务型制造、超常态制造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而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找准着力点。 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工业能耗强度累计降低了26%;“十二五”前三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又累计下降15%;近五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降幅超过40%,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降幅超过20%,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累计提高约2个百分点。 “从今年来看,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宋天虎说,“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不断推进节能减排、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但我们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突出。” 为此,国家主管部门面对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提出了力推工业绿色发展的五大举措: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坚持按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造现有生产能力、新建绿色生产能力”的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是稳步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要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基本方针,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一方面,抓好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另一方面,要切实抓好重点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工作。 三是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在绿色生产方面,要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加强有毒有害物质替代,研究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支撑战略对策,编制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强化铅、汞等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在循环生产方面,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实施重点行业循环化改造;实施资源循环再生战略,不断推动重点原材料再生循环利用,分门别类建立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体系。在低碳方面,要以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消耗型行业为重点,加强重大节能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大力推广热电联产、能源梯级利用和分布式能源,组织开展低碳技术试点,建设低碳工业园区。 四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要承担起为其他行业和领域提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的责任,组织开展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废水循环回用等关键成套设备和装备产业化示范,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加强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实施节能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家电等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化推广政策,推动相关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五是加快建立绿色发展政策机制。不断加强工业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法规建设,形成工业绿色发展的法制环境;推动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激励政策,建立起对地区、企业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推进工业余热余压发电上网、阶梯电价等政策机制建设,加快完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市场新机制,探索建立工业节能产业基金,创新节能环保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努力引导工业发展从追求规模、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 绿色是未来机械工程发展趋势 现在,很多国家随着资源、能源、环境约束的加剧,特别是对流程工业的资源循环和替代技术,以及对装备制造业的清洁生产等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计划”已经明显地上升为世界诸多国家的重要战略。 宋天虎说:“我还想强调指出的是,可持续发展除了强调高效、节能和无污染外,还必须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因为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部分替代,从而使得人类的生产活动从粗放型走上知识型科学发展之路。” 可见绿色制造不仅关系你我,而且只有通过包括你我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其科技创新才能引领美好的绿色未来。“这也正是在香港安乐工程集团主席潘乐陶和山东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满山董事长的大力资助下、在绿色制造联盟支持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立绿色制造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初衷,以表彰和奖励在绿色制造领域做出优异成绩的企业中的科技工作者。”宋天虎说。 他指出,绿色制造强调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以及节能降耗等措施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同时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及排放、提高生产和消费过程与环境的相容程度,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机械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化是未来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主要包括如下五个环节: 一是产品设计绿色化。为了适应节能减排的需求,应该建立面向生态化设计的数据库和知识库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为了适应对废旧机电产品回收、再制造的要求,必须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结构的易拆解、易回收、易修理。 二是工艺材料绿色化。用于制造过程的工艺材料绿色化发展很快,那些传统的,给环境带来污染,威胁人身健康的工艺材料将被逐步取代。 三是制造工艺绿色化。零件精确成形技术比起传统的成形工艺,材料利用率可提高20%~40%,取消或大大减少了加工工时,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是一种很有推广应用前景的绿色制造工艺。此外,诸如粉末冶金等具有材料制备与零件成形一体化短流程特点的基础制造工艺,也是值得关注与推广的。 四是产品包装绿色化。面向环境的产品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将成为包装的主流发展趋势。其目标是实现资源消耗和产生废弃物最小化。 五是处理回收绿色化。以废旧零部件为对象的再制造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些零件的磨损、裂纹、疲劳、损伤等失效问题,预期将在机械设备、医疗器械、家电产品、电子信息类产品领域广泛应用。 可以看出,紧紧抓住上述这五个环节,就可以对绿色制造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宋天虎最后强调,只要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与认证,必将会加速全球“绿色化”的进程。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