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j97353
很想写一篇呼吁大家重视汉语文化学习的文章,体现咱汉字、咱中华文化的魅力与重要性,可是我被许多同学投来的异样的眼光所惊呆了,是否在告诉我:什么年代了,还学汉语,还学汉语文化? 我为什么一定要推崇汉语学习? 首先,我是个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我有责任、有义务来学习和传承中华文明、汉语文化。 其次,我是个文化人,我生命的主干属于文化。汉语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就是我们的生命。 再次,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的学习有助于陶冶性情、提升品位与修养。 最后,汉语学习最为简单。学了第二外语的人都了解:学德语或者法语难,学俄语更难。学到最后,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还是汉语学习最为简单。 吴良远老师曾说:你的外语水平取决于你的汉语水平。对此我深刻赞同。莎士比亚在其《驯悍记》一书中写到:Don’t take anything for 学习汉语也一样,不要认为汉语仅仅了解就行了,应该还要有意念去深入、去研究、去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化水平。因为只有对一门语言学得越深入,才能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才能更好地相互理解。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学习,要学习一种语言,必须学习其文化,因为任何语言都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 余秋雨在其《华语情结》一文中也写到:语言像山岳一样伟大。不管哪一种,堆垒到20世纪,都成了山。华语无疑是最高大幽深的巨岳之一了,延绵的历史那么长,用着它的人数那么多,特别有资格接受e.sapir给予的“庞大”、“广博”这类字眼。一度与它一起称雄于世的其他古代语言大多已经风化、干缩,唯有它,竟历久不衰,陪伴着这颗星球上最拥挤的人种,跌跌撞撞地存活到今天。但是,山一大又容易让人迷失在里边。苏东坡早就写好一首哲理诗放着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终身沉埋在华语圈域中的人很难辨识华语真面目,要真正看清它,须走到它的边沿,进出一下山门。 一位同仁曾将汉语与英语进行了非常有意思的比较,里面也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我们要推崇汉语学习的原因:汉语是伟大的,英语是愚蠢的。 所以,我就是从心底里重视汉语学习,并且我要推崇汉语学习,传播汉语学习,因为心中始终铭记着许多老师对我们学外语的学生的深切寄望:教外国人汉语,传播汉语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是用母语思考的。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他的母语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一个中国人除非生长在外国,从小就学那一国文字,自然就以那一国的文字为母语,如果那是英语,那么他的文化水平和他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关系。 中文(我这里指的是汉文)有两大特点: 口语与书写文字是两套,这是汉语对用拼音文字的外国人说来最难学之处,等于要学两遍。所以普及比较难。好处是虽然方言非常复杂,文字是统一的,就是现在大家都归功于秦始皇的“书同文”。不像印度,由于每一个邦都有自己的文字,到现在还得用英语为官方语言。既然是中国人,说话已经不成问题,“学文化”就是从识字开始。能正确地读、写、用多少字和词就成为衡量基础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另一特点是成语、典故特别丰富,并已融入日常话语中,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正是汉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几千年文明的积淀。对成语、典故的运用也成为写文章的一大艺术。当然不能要求人人都是文章高手,但是基础的语文教育至少应该严格规范,应该有一定的要求。依我设想,一所合格的完小(六年级),其毕业生应该能写通顺的白话文而极少错别字,初中毕业则应掌握常用的成语、典故而不出错。能流畅地阅读一般文学作品,有进一步提高的自学能力,这就算有了文化基础,以后无论学什么专业,包括外文,那是个人的选择了。所以现在乱改成语是对中文极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