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b002
我给你发了一份我的复习资料,真题可以上学校网站上找,那里有近三年的初试和复试真题~ 
就业一般是食品厂、酿造厂、饮料厂、检验检疫机构,医药行业的一些实验员、检测员岗位也可胜任;公务员也是一个选择,博士学历的话做教师的也有,做研发的也有 娃哈哈/汇源等饮料公司五粮/茅台/洋河等造酒公司中粮/玛氏等双汇/雨润/金锣等肉制品公司蒙牛等乳品企业统一等方便面公司湖南金健/益海嘉里/鲁花等粮油公司 ------------- 食品类的企业还是很多的,不过行业利润较低,待遇相对重工业还是差了一大截的 微生物更好一些,进酿制厂的比较多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99)1 江南大学 A +2 中国农业大学 A +3 华南理工大学 A +4 华中农业大学 A +5 南京农业大学 A +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7 南昌大学 A8 浙江大学 A9 中国海洋大学 A10 江苏大学 A11 东北农业大学 A12 华南农业大学 A13 河南工业大学 A14 天津科技大学 A15 沈阳农业大学 A16 福建农林大学 A17 山东农业大学 A18 合肥工业大学 A19 浙江工商大学 A20 哈尔滨商业大学 A 上海交大、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的食品也挺好的名单仅供参考,各校不通方向上的实力排名也不一样,建议优先考虑211/985大学的食品;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 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的,一般食品专业实力和师资都还不错转行吧,食品那么差的行业,没前途的,自己去江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看看上海食品、国内知名食品企业2012在江南大学招收食品类研究生开的待遇吧,普遍是3000 --3900,3000多的工资在物价和消费相对很高的上海,这样的收入也就是要饭吧,何况还是号称食品很强的江南大学的硕士,只能说明这个行业跟狗屎一样臭,烂!我本人211本硕连读的食品硕士,毕业也做过食品行业,很多同学也考过南农、江大、南昌大学、中国农大、中国海洋等的食品方面的硕士,现在都参加工作了,总体的待遇和起薪只能用一个字形容:惨!食品的名校硕士毕业后,起薪不如一些好行业本科生的起薪,比她们的起薪甚至低1000 --1500,这就是行业差别,血淋淋的现实可以告诉你中国大陆食品是非常没有前途的行业,政府重视的是重工业发展,是高精尖技术,食品这样的传统行业是被忽视的!! 我建议你尽快转行,可以超医药方面发展,会不错的!那么多高薪的好专业,选什么不好呢,干嘛总有那么多不明真相的人选择食品类专业呢?!!食品专业找分工作还不算难的,不过发展什么的,比其好的工科行业就差远了;食品科学与技术,江南大学、南昌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这块不错;上海海洋、华南理工、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这块也挺不错;只是得提醒下,食品就业容易起薪挺低 食品行业确实有搞出名堂的,比如读博后爬到教授级的那批,还有茅台董事长等这类做食品企业高管的这批,都是出类拔萃;不过这样的很少很多,也要熬很多年的,任何食品人要跻身到这波很难,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不计的,无法代表和代替现状和大局;我们必须要看多数人的情况,这多数人情况才能代表行业;一定要选对专业,男怕入错行,女也怕入错行的!不同行业毕业生收入、发展、前途等差别实在太大太大了,计算机、通信、医学影像、轮机、机械、建筑等工科就业好多了,起薪也高多了拜托网上那些没有切身体会的朋友就不要乱说了,咱再也不能坑害不知情的懵懂学子了,再也不能毁了他们前途了!!我们十年寒窗容易么?我们父母含辛茹苦供我们上学的学费来的容易么?不能错误选择一个黯淡的专业,断送自己的努力、青春、所有的付出 那些不知情的人们,你们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么?你们读过该专业的本科和硕士么?你们对该专业的博士就业又了解多少么?不清楚的,麻烦还是不要掺和说我是愤青什么的吧!以一个食品人(某211食品院校,全国排名60以内,硕士)身份告诉你们一些所见所闻!高校众多专业中,食品和生物专业转行的最多,只因就业困难、起薪非常低,工作相当辛苦!食品专业和生物专业在国内是臭名昭著的烂专业了!说句难听话,在中国,这些专业就是一坨烂泥巴;除非你读到名校的博士或许运气好能进一所不怎么样的大学做教师;一般情况,即便中国农大、江南大学、南京农大、华南理工、浙大等食品顶尖学校的毕业生也无一幸免不景气的就业和狭窄的发展空间,江南大学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全国唯一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按说应该挺强了,可就业呢?一样无法例外!本人本科同学有江南大学、中国农大、有南京农业大学的食品硕士毕业,他们实验室待遇和起薪都不大好,食品名校硕士普遍起薪3000 --3500,在一线城市这让人怎么生存??!学食品当下最好出路无非考公务员去食品/药品/海关等国家检验部门,或者读个食品名校博士毕业进一所一般般的高校,其他出路都比较差(极个别挤入玛氏的不错起薪10K,中粮起薪5K,还有益海嘉里等这类企业待遇也好一些,不过十分难进,每年全国也就招那么几个,而且不一定招食品,可能是其他专业的,锁定的基本是北大之类的前20的院校);更多品类毕业生不得不为生产和独立而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食品、饮料、药物等企业,不得不选择没日没夜的加班、轮班、生物钟紊乱、生活无规律、紧张的节奏、高度的精神压力、疲惫的身心,按说如此辛苦应该高薪才对,错!大错特错!!这不是金融业、不是船舶业食品,这个道貌岸然的专业,不仅辛苦,而且低薪,这是有目共睹的食品行业属于快速消费行业,劳动强度大,附加值普遍低,门槛普遍不高;且国内食品加工业的技术含量基本都很低,很少有企业愿意不惜血本做研发,大环境决定的,你不昧着良心做你就倒闭,你就OUT,这就是恶心的大环境;自己去查查大陆食品企业还剩几个有实力的? 康师傅比较强了吧,别搞错了,她属于台湾人,不是大陆;徐福记有点名堂,可惜已被雀巢收购!我们曾经应以为傲的民族品牌啊,太太乐、银鹭、小肥羊、全兴集团、味事达等多家中国知名食品企业,均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法国达能集团、美国百胜餐饮、瑞士雀巢集团等跨国公司收购或并购。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本土食品经济相继倒戈令人堪忧!!食品第一学府江南大学,食品研究生毕业也才3500左右,更多的食品研究生起薪只有3000左右;这样的待遇就连计算机、软件工程、通信等优势院校的本科生都不如的,走访调查过吉林大学、北大等院校的IT类本科就业起薪基本在4000 ---6000!这样的行业差距你能看下去么?你觉得公平么?你觉得为之付出值得么?我们的政府也应该睁开一只眼吧!!! 否则民族食品真的完蛋,彻底的全军覆没! 关注下国人的健康吧!!!!!!这些年来,我们回忆下: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彼起此伏的食品问题,现在终于知道这个行业内幕、前途和被重视程度了;在中国,你想吃没毒的东西,很难很难,除非你是领导人,有特供!!改行吧,所有学食品的同仁们,所有准备投身食品的潜在食品人们,放弃食品吧,离开这只有辛酸、不公、黯淡的行业吧!!让我们不辜负美好未来,另辟蹊径,为辉煌的明天而努力!
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地方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现任党委书记刘广林,校长陈启军。 学校坐落在沈抚同城连接带中心区域天柱山南麓,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南与沈水浑河相望,占地面积10246亩。校园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 沈阳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农业教育的始兴时期—1906年清政府设立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以后经历了奉天农业大学、东北大学农学院和沈阳农学院几个历史时期,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与复旦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成了新的沈阳农学院。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10月,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0年,学校由农业部所属划转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辽宁省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几代沈农人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高校,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开展的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今天的沈阳农业大学已成为教学和科研并举,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教育科研体系。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4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11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57个本科专业;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6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24个辽宁省重点学科。根据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我校农业科学持续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学校设有16个学院、4个教学部(中心、所);有包括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内的省级以上(含沈阳市)科学研究机构82个、基础实验室及实验教学中心19个。 建校以来,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先后来校任教。自1990年以来,已有25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校现有教职工1568人,其中专任教师1077人,教授216人,副教授43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0人和硕士研究生导师554人。专业教师中有院士2人,特聘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2人,辽宁省“院士培养工程”人选1人,辽宁省首批高端人才引进工程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5人、特聘教授16人,辽宁省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4人。一支以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骨干、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学校具备了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进行多学科联合科技攻关的基础和优势。 学校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和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涵盖8个专业,省级特色、重点支持和转型发展试点专业34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优秀网络课程2门,辽宁省精品课程21门,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辽宁省视频公开课2门,首批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3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174个。 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重视教学研究和改革,着力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建校以来,学校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本、专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11万人。我校毕业生基础扎实,爱岗敬业,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现有在校生2123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34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69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08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729人,留学生212人,成人继续教育生3453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发扬光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000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的各类科研项目5000余项,有198项成果获国家、省(部)、市奖励,70%的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学校先后在辽宁省10个市24个县(区)建立了科教基点,选派46名科技人员到当地担任科技副县(市)、乡(镇)长或科技顾问,有力地推动了“科教兴农”工作的深入开展。 学校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平台,不断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系,与15个国家的47所院校结为友好学校。 进入“十二五”以来,全校师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学校成功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今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包括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17个建筑单体的新教学科研区和占地500亩、设施先进的校内新教学科研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位于海城、辽中、彰武等地占地4300亩的校外长期教学科研基地建设任务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新的基地建成后将为高水平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保障,极大地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形成了坚韧不拔、坚持发展、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坚持事在人为的沈农精神,创造了沈农速度,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辽宁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辽宁省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高校平安校园、沈阳市先进党委、沈阳市先进单位、服务沈阳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新形势下,学校正在围绕人才队伍、学科建设两大工作重点,努力开创内涵提升的新局面。沈阳农业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