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f18
职业教育助我成长(范文) 进入职校已经一年了,在这个风风雨雨的一年里。我真的是成长了,长大了原来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已经不在了。现在的我已经经历了一年的磨练,已经变得成熟了,不会再有小孩子的脾气了。 刚进校门,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和向往。第一学期我是住校生,在没有入校前,都向往着哥哥姐姐们住校的快活和悠闲。但是当自己真正的走进这个校园时我才明白有什么叫做”自由“,在住校期间有许多的烦恼,刚进学校许多人都不认识,甚至哪是哪都不清楚,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我,要是真正离开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候我看到那些走读生,看着他们走出校门,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地滋味。 我用这第一学期的课余时间去认识了职校的一切生活,知道了一些事情,在上课期间应该怎么做,在课余时间又该怎么做。 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我在第一学期间学到的很多,也慢慢认识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职校的生活我过的很好,很多事情本来做不下去,我就会想到一些给自己鼓励。 在职校里,教育是很重要的,我很喜欢在职校所学的一切。当我毕业时,我还怀念在学校的点点滴滴。总觉得,时间还很短,可是却已经毕业了。有时候想想,时间如果能停留,那该有多好。可是,那也是自己心中所想的,却不能成为现实。还是想想职校外面的生活。 所以,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记住一句话:“职业教育伴我成长”。 
1 职业规划概述 职业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或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自身情况,并与当前的环境条件相结合,为自己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学习、培训、发展计划等,且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确定行之有效的安排。高中学生要以所学知识为基础,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优势、兴趣爱好、当前社会需求,预计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确立学习目标,注重与此有关的科目或章节学习,为将来填报志愿或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职业规划的渗透 1 增强职业渗透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为了追求高考升学率,教师只注重基础文化知识的落实,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生涯的渗透,导致学生成为了考试“机器”。因此,要想成功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其根本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困惑,进而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并渗透一些自己的思想。其次,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思想,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讨论、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围绕学生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再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多搜集社会中相关的资料、视频、图片等,使学生有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同时也有为了要解决好这些实际问题深入学习文化知识欲望,这样也就逐渐渗透了职业生涯。 2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是以章末或节末专栏“走进职业”的形式呈现的。该专栏是在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后设置有关的职业,分别分布在:必修Ⅰ第2、4、5章;必修Ⅱ第6和7章;必修Ⅲ第2、4、5章。共有六个专栏,每个专栏主要介绍一种职业,分别是医院里的检验师、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化石标本的制作师、神经外科医生、林业工程师和景观设计师,并且还列出这六种职业所需要的条件,如学历和具备的素质等(表1)。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以上教材资源,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与此相关的职业及对应的要求,明确所学内容的职业应用,使学生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使学习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能减少将来学生填报志愿和就业的盲目性。 3 精心设计教学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忽略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那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呢?首先,教师要有渗透职业生涯的意识,然后在教学设计时合理应用教学资源、注重实践体验、理论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进行相关职业情景再现、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热烈的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又培养了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科学的职业目标。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里“遗传育种工作者”的职业时,可以通过真实而生动的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学历与其现在的杰出贡献,提出使水稻或其他农作物更加高产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职业。介绍“园景工作开发者”的职业时,展示一些生态园建设的景观,介绍“法医”的职业时播放犯罪分子证据调查和鉴定时进行DNA指纹分析、血型鉴定等场景;介绍“肿瘤外科医生”时播放他们救死扶伤的工作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