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仿生智能材料论文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5

zhangyangbbb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仿生智能材料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ting304

已采纳
自愈合赋予了生物顽强的生命力,也引发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如何能让生活与生产中使用的材料“活”起来,像生物一样变得有“感觉”,有“反应”,能够应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做出相应的自我调节?实现自我愈合与修复?从新石器时代的第一片陶出现开始,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新材料的探索,文明进步落实到具体的物质形态上,离不开材料的支撑。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美国科学家相继提出的智能材料概念,智能材料开始作为一个全新的分类进入科学家的视野,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智能材料是指材料的性质能够随着外加激励的改变而改变。今天,科学家们把高科技的侍感器或敏感元件等与传统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使无生命的材料具有了“感觉”和“修复”能力。例如添加特殊愈合材料的混凝土,接触到水时自动生成石灰石,帮助墙体裂缝自动愈合,无需人工修复,建筑的寿命得以延长。应用在防护领域的智能材料,则能及时发现涂层厚度或空间内粒子浓度不达标等信息,根据变化产生新的反应进行修复,免除人工维护。智能材料的惊人之处远不止于此,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中,根据人们对材料的需求,还有更多强大的功能,比如自诊断、自预警、自学习、自适应、自愈合、自修复、预测、识别、传感、实时反馈、快速响应,等等。传统材料的使用是一条递减的趋势线,在投入使用的初期,是材料的最佳状态,之后,由于外部刺激带来的损耗、材料自身的老化,以及由于环境发生变化,材料的功能无法满足新需求等原因,使得传统材料的效益一直递减,直至完全失效。智能材料在投入使用后,会根据所处环境进行自我调节,达到一个完全适合环境的状态。之后再有新的变化,智能材料也会发挥自预警、自修复、自适应等性能,始终保持平稳的效益发挥,维持一个比传统材料更长的生命周期。优异的性能让智能材料受到各个领域的欢迎,智能材料时代已经到来,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中电保力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成立“智能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依托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与教育平台,双方联合办公,资源共享,致力于智能材料工艺研发、工程化和产品应用开发。中心已成功研发了低模量高强度树脂弹性体、近A级阻燃树脂泡沫、电子树脂胶、可固化热塑性树脂、3D打印树脂材料、单双组份聚脲密封材料、热致形状记忆树脂、遇水膨胀树脂等多个功能化高性能化产品,智能材料已在铁科院、水科院、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实现产业化应用。从新石器时代的第一片陶,到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智能材料概念,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就是在对新材料的不断探索中建立起来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智能材料或许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它一定是材料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仿生智能材料论文

330 评论(15)

绿沐夕婧time

很好。1、这种新生材料投入我们生活当中使用,那么白色污染的情况将会大大的降低。2、在零下130度到零上150度,它的尺寸没有任何的变化,可以说稳定性十分的好。3、把仿生新材料要投入我们生活当中使用的话可以说是也更加方便的,因为人们没有了使用塑料产品之后如何处理的烦恼,也减轻了社会上对白色垃圾处理的难度,极大地缓解我们社会上处理垃圾的难度。
235 评论(14)

13987603484

鲨鱼皮肤-泳衣 一件泳衣,在悉尼奥运会上改变了世界泳坛的格局。几乎大半金牌得主都穿上一种特殊的泳衣———连体鲨鱼装。这种鲨鱼装仿造了海中霸王鲨鱼的皮肤结构,泳衣上设计了一些粗糙的齿状凸起,能有效地引导水流,并收紧身体,避免皮肤和肌肉的颤动。 此后,仿生泳衣越仿越精。第二代鲨鱼装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亮点,加入了一种叫做“弹性皮肤”的材料,可使人在水中受到的阻力减少4%。此外,还增加了两个附件,附在前臂上由钛硅树脂做成的缓冲器能使运动员游起来更加轻松;附在胸前和肩后的振动控制系统能帮助引导水流。 海蜇-水母耳 每当风暴来临前,最古老的腔肠生物海蜇仿佛能未卜先知,早早就离岸游向大海避灾。原来,海蜇有个“顺风耳”,其“耳”(细柄上的小球)中有小小的听石,上面布满神经感受器,能听到风暴产生时发出的次声波(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频率为8赫兹-13赫兹,传播比风暴、波浪的速度快)。 模拟海蜇感受次声波的器官,科技人员设计出一种“水母耳”仪器,可提前15小时左右预报风暴。它由喇叭、接受次声波的共振器和把这种振动转变为电脉冲的转换器以及指示器组成。将这种仪器安装在船的前甲板上,喇叭做360°旋转。当它接收到8赫兹-13赫兹的次声波时,旋转自动停止,喇叭所指示的方向,就是风暴将要来临的方向。指示器还可以告诉人们风暴的强度。 仿生成果走向产业 京沪两地科学界级别最高的“香山科学会议”和“东方科技论坛”最近联合就仿生学召开学术研讨会,此举在科学界引起不小震动:为何给予仿生学如此高规格? 缘自国际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态势。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模仿自然更有无限的潜力和机会,更有可能提升原始创新的能力。 人类进化只有500万年的历史,而生命进化已经历了约35亿年。大自然的奥秘不胜枚举。每当我们发现一种生物奥秘,就有可能成为我们一种新的设计可能性,也可能带给我们新的生存方式,仿生思维就是在大自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程式。10年前,许多国家就开始通过仿生学,提升科技创新活力和产业能级。在美国,有一项长期研究计划与仿生科技紧密相关,其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先进材料和先进军事装备等,不少是从模拟与仿真入手;德国研究与技术部已就“21世纪的技术”为题,从仿生学出发,在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富勒碳材料、光子学、材料、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和人力;英国、日本、俄罗斯以及韩国等国都有相应的仿生科技和仿生产业中长期计划,在先进制造、材料、生物技术、高性能计算与通信计划等领域开展基础性研究。 仿生成果已不断涌现,并开始从基础研究发展到商业化竞争阶段。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杜家纬介绍,这些仿生学成果应用于经济、军事和人类卫生事业后,在全球经济中所创造的份额会越来越大。如德国轮胎设计专家根据跑行中的猫前爪垫的功能和蜘蛛网的柔顺结构及其稳定性,设计出一种AMC垫型轮胎,其表面的柔软性和硬性网状结构设计,具有较大的抓地性和运行精度,增加了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刹车距离从现在的19米缩短为9米,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这种轮胎已完成了实地试验,一旦投产,对世界轮胎业产生的冲击可想而知。又如,德国米勒公司新设计的一款洗衣机内桶表面结构仿造蜂巢和龟背壳形状,所洗的衣服非常干净,但洗涤过程却非常柔顺,不伤衣料。据统计,我国每年洗衣机更新量为500万台,有关专家已经担忧,一旦这种仿生洗衣机进入市场,将大大挤压我国的洗衣机市场。 将仿生研究纳入国家战略 机器人、纳米自洁涂料、生物农药……仿生科研在本市和全国其它城市的不少领域已有开展,但始终难以形成规模产业,缘于仿生学缺乏系统的研究规划和研究体系,因此源头创新性研究还远远不够。为此有关专家认为,科研主管部门、科技界和产业界都应转变观念和视角,从模仿国外转变为模仿自然,向大自然汲取科技创新的灵感。 据了解,我国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共有141个方面,其中将近有30个领域与仿生学相关。例如:光传输系统,生物医学材料及体内植入物和人造器官,生物反应器及分离技术与成套设备,医药新剂型,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仪器,新型材料-纳米材料,膜工程技术,子午线轮胎生产技术及关键设备和原材料,新型传感器,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环境与污染源监测仪器及自动监测系统,高效、安全新农药、兽药及生物防治技术,新型墙体材料等。由此可见,加强仿生科研和仿生成果的转化,将使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质与量都产生飞跃。 杜家纬介绍,21世纪的仿生学,正朝着微观、系统、智能、精细、洁净方向发展,更多地表现为将生物系统构造和生命活动过程融合到技术创新的设计思想中去。当前仿生结构和力学的研究在国际上受到高度关注,研制微型飞行器,机器昆虫和机器鱼等正形成热潮。在新材料研究方面,世界各国也都将目标放在模仿生物界的结构,如海洋壳类构造、蜘蛛丝、植物表面超微结构、动物角趾皮肤等等。 仿生学是多学科的交叉,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尤其是生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的共同关注与参与。专家呼吁:要将仿生学的发展放在国家重要战略地位加以考虑,把握21世纪国际仿生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沿,加强原始创新研究,从仿生结构与力学,仿生材料与微纳系统,仿生功能器件及控制,分子仿生,神经和信息科学等五大“仿生科学与技术”系统性基础研究方向,建立复杂生物体系的研究与发现体系。在仿生材料,仿生工艺,仿生机械,仿生功能器件,微纳米仿生技术,仿生传感器,基因仿生工程,组织仿生工程,生物膜仿生工程和人工智能等10个前沿领域,加强仿生研究和产业孕育。
305 评论(9)

P-Cytosine

智能材料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过,现有的智能材料的多种定义仍然是大同小异。大体来说,智能材料就是指具有感知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刺激,对之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适度响应的智能特征的材料。具体来说,智能材料需具备以下内涵:(1)具有感知功能,能够检测并且可以识别外界(或者内部)的刺激强度,如电,光,热,应力,应变,化学,核辐射等;(2)具有驱动功能,能够响应外界变化;(3)能够按照设定的方式选择和控制响应;(4)反应比较灵敏,及时和恰当;(5)当外部刺激消除后,能够迅速恢复到原始状态。智能材料又可以称为敏感材料,其英文翻译也有若干种,常用的有Intelligent material,Intelligent material and structure,Smart material,Smart material and structure,Adaptive material and structure等。分类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一般认为,智能材料由传感器或敏感元件等与传统材料结合而成。这种材料可以自我发现故障,自我修复,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优化反应,发挥控制功能。 智能材料可分为两大类:(1)嵌入式智能材料,又称智能材料结构或智能材料系统。在基体材料中,嵌入具有传感、动作和处理功能的三种原始材料。传感元件采集和检测外界环境给予的信息,控制处理器指挥和激励驱动元件,执行相应的动作。(2)有些材料微观结构本身就具有智能功能,能够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性能,如自滤玻璃、受辐射时性能自衰减的Inp半导体等。这只是一种比较笼统的分类方法,由于智能材料还在不断的研究和开发之中,因此相继又出现了许多具有智能结构的新型的智能材料。如,英国宇航公司在导线传感器,用于测试飞机蒙皮上的应变与温度情况;英国开发出一种快速反应形状记忆合金,寿命期具有百万次循环,且输出功率高,以它作制动器时、反应时间,仅为10分钟;在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电流变液和磁流变液等智能材料驱动组件材料在航空上的应用取得大量创新成果。
10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