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孔子仁的含义论文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6

催泪弹008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孔子仁的含义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unbiaoHuang

已采纳
孔子仁的思想主要是强调一种仁政,意思就是说统治者在执政的时候应当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当然也不是和现在的国家性质相同的维护人民利益。

孔子仁的含义论文

169 评论(9)

flyeer007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春秋时,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这就成为了孔子“仁”的思想得到认同的现实基础。冯友兰曾说:“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一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这话非常正确。而孔子所给与原有制度的“理论的根据”不是别的,正是仁。全新意义上的仁,完全是孔子动心忍性、敏求善思,自家体贴出来的,是孔子述中所作。孔子之后,在历代儒家不断地浇灌和护理之下,这棵新芽历经两千多年的时空穿越,终于又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儒家文化及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发现仁,并且把礼乐文化植根于仁的基础上,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
321 评论(11)

WJ76

是一种道德修养,是对他人的恭敬的态度,是个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与方式。我们做人要学会感恩、宽容就是“仁”,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感受生活;用宽容的心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用快乐的心创造世界,改变生活。
110 评论(15)

smjjz57487

《论语》是孔子的语录体思想总集,其中记录了孔子很多的教育思想,孔子关于仁的论述是克己复礼为仁,是儒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对我们现在也有参考意义
18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