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地球物理导论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7

feng11950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地球物理导论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手机用户

已采纳
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论文研究是主动和系统方式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或理论,或把这样事实、法则或理论作出实际应用。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科学中的新兴学科,也是人类深入认识地球的主要工具。地球物理学以物理学研究的发展为依托,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地球内部的结构,动力系统及演化。其范围涉及地壳,地幔和地核,尤其是岩石层和软流层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成因及其过程。通过地球物理场的观测、资料处理和模型计算已达到深入认识地球、造福人类的目的。地球物理学由固体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海洋地球物理学等分支学科组成。其中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应用地球物理原理和方法开展能源、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地震灾害预测预防、地球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检测。

地球物理导论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10 评论(12)

长安陆小凤

一、意义随着找矿难度增大,人们已致力于寻找隐伏矿和难识别矿;综合物探化探方法已成为现代地质找矿勘查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矿产勘查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实践活动,有着极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并且需要较长的周期和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矿产勘查又是一种经济行为,要求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和较大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商业性更为突出。当今对矿产勘查方法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不仅要求取得地质效果,而且必须经济、合理。矿产勘查又是一门涵盖面很广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或调查研究性,既要有理论的指导,又需有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成矿理论指导和找矿实践积累所建立的“矿床模式已被公认是矿产勘查和资源评价的有效工具”。从应用角度分析,矿床模式可分为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两类。符合客观实际的矿床模式已经发挥并将越来越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物探、化探方法在地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或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指导是不可忽视的。国际地学界一致认为“多学科综合是矿产勘查获得成功的途径”。随着找矿难度增大,和现代地质勘查方法技术的发展和拓宽,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已成为地质找矿勘查的一种重要手段,必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提高物探、化探方法在地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找矿模型的指导是不可忽视的。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发现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环境、成矿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课题。虽然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分布,具有独特性或“点”型特征,但从已知大型、超大型矿床产出的特殊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矿床与周围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环境的关系等研究矿床的成矿机制和形成规律;进而建立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或简称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作为预测和勘查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类比”和“求异”的依据,仍然是一种基本的和有效的方法。几十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已积累了大量地学资料,发现了许多世界上独特的和优势的矿产;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覆盖面积位居世界前列;大部分矿区不同程度的完成了多种方法的中—大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面临地球科学研究向系统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总结我国近半个世纪的地质找矿成果,建立中国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系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这对我国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发现和评价新的矿产勘查基地和重要矿产集中区,预测和寻找隐伏的、难识别的大矿富矿,乃至提供有效、合理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与流程,都会有重要的借鉴或参考作用。二、国内外研究概况自1984年1月国际地科联设立了国际“矿床模式项目”以来,矿床模式已被国内外许多地质学家认为是开展矿产勘查和资源评价的有效工具,符合客观实际的矿床模式已经发挥并将越来越发挥更大的作用。截至二十世纪末,有关“矿床模型”方面的专著和文章已发表不少,其研究内容已由成矿模式延伸为找矿模型的研究,即进一步突出了找矿信息;涉及的学科也从狭义的地质学,扩展到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学等领域,现已成为进行矿产资源预测和评价的基础或依据。我国是矿床成矿模式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玢岩铁矿模式”(李文达、陈毓川,1974)的公开发表,是我国“成矿模式”研究跨入世界行列的标志。通过几轮国家科技攻关和(地矿)部重点科研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建模方法技术的研究;不少矿床(田)已建立相应的成矿模式,部分典型矿床(矿田)还不同程度的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1993 年出版了《中国矿床成矿模式》(陈毓川,朱裕生等),书中肯定了“应用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结合相邻学科——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数学地质方法,建立区域成矿模式,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是我国对成矿模式研究独创的理论方法和途径。”1996 年献给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中国主要类型金矿床找矿模型》(邹光华,欧阳宗圻,李惠等),是第一部对我国主要类型金矿床综合找矿模型的专著。至今,国内外已提出不少典型矿床(矿田)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的范例,但大多缺乏对矿床更深层次的、微弱的、难识别的或直接的、间接的找矿标志或矿化信息较全面的分析,尚少见对重要矿种不同矿床类型进行系统的格式统一的总结;更未见到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的“矿床模型(式)库”等。为了更好地利用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查与评价,系统地研究和建立我国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和模型库,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也是一项较大的系统工程。
17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