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8

Nillma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人口发展论文主题有哪些内容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薔音

已采纳
人口南迁是历史时期的"主流"移民,它始于秦汉,终于南宋,改变了中国人口北多南少的历史大批的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逐步发展与繁荣,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赶上并超过黄河流域,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该文由六章构成,主要内容述略述如下:第一章 绪论 关于中国古代人口南迁与南方经济发展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主要有从移民史、人口史、经济史和流民史等角度进行的论述,但都不够全面和系统该文从农业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从劳动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先进文化等方面来探讨移民在南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政府移民 秦汉时期的移民主要是在政府干预下实施的,他们迁徙到南方以后,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西南地区冶铁术的崛起,铁器牛耕在南方得到推广普及,南方耕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进第三章 六朝移民与南方的初步开发 六朝时期由于民族矛盾纷争和战乱频繁,掀起了第一次人口南迁高潮移民为南方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垦辟出大量的土地,在南方种植并推广小麦,铁器牛耕进一步向岭南地区推广;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南方手工业和商业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总之,六朝时期大量的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江南基本经济区逐步形成第四章 唐宋移民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宋时期的多次战争,引发了持续数百年的人口南迁,导致上千万人口迁徙到了南方,人口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北方的旱作作物在南方得到普遍种植,到南宋时形成了稻麦两熟制的耕作制度移民促进了南方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经济的日趋繁荣,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国家财政重心也随经济重心南移到了长江流域第五章 明清移民与经济发展的内卷化 明清时期南方人口密度过高,土地开发殆尽,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人口向南大规模迁徙的趋势到了明朝已经停滞并且反向发展,人口迁移的总体趋势是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由内地到边疆南方经济在沉重的人口压力之下发展速度减缓,经济发展呈现出内卷化趋势第六章 小结 在三次南迁高潮之后,全国人口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移民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崛起,并最终促成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通过对历史时期人口南迁和南方经济发展关系探讨,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值得我们引以为鉴【非原创】

人口发展论文主题有哪些内容

294 评论(12)

fxy1969

人口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国将进一步以发展为主题,继续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大力促进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口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重大课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亚洲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全国人大愿与各国议会继续加强交流,加深了解,增强信任,扩大共识,为不断促进亚洲各国议员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一是:计划生育即要提高人口素质,又要提高人口水平, 二是:晚婚晚育 三是: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也离不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的建设、环境的治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了环境的严重破坏,所以调好人口 资源 环境 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与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1.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2.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 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 3 人口与森林和草原 4、人口与矿产和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5、人口与水资源 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高度重视和认真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真正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抓紧抓实,全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总是受到各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长期的综合作用。中国人口分布的东密西疏的不平衡性,正是人口分布规律的反映。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影响着人口分布的差异。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措施:要协调好人口 资源 环境 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与两型社会。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 1、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关于这个政策,我不多说了,其良好的作用应该肯定,中国30来少生育30000万人口就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当然这个政策有待进一步改进,如果把人口控制和国家的养老保险结合起来,这个政策的效果会更好(这个问题有待将来论述)。今后这个政策依然不能放松,要在改进中提高。 2、人口问题说到最后还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和人口问题后我发现,在经济起飞时,每个国家的人口都会高速增长,当该国GDP达到10000美圆/人时,人口增长就会停止,然后人口总量会稳定,当人均GDP达到20000美圆时,人口会呈现下降趋势。西方几十个发达国家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个结论。中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已经出现停滞状态,为什么?上海市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0美圆。中国其他地方还没有达到这个指标。什么时间整个中国达到人均GDP10000美圆呢?2030年前后会达到,到时候,中国人口会达到历史的高峰,---15亿左右。经济发展速度提速、社会运转速度加快、抚养成本的增加等因素在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 我把二楼的资料剪了一下,不知道如何
19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