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aaaaaaa
作为对历史有点感兴趣的人,我读的是下面这本,不知道对历史系的人有没有帮助。_id=20165599&ref=order-2-A 
芥川龙之介龙之介的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其它更有诗、和歌、俳句、随笔、散文、游记、论文等多种。 龙之介的小说始于历史题材,如《罗生门》、《鼻子》、《偷盗》等;继而转向明治文明开化题材,如《舞会》、《阿富的贞操》、《偶人》等;后写作现实题材,如《桔子》、《一块地》以及《秋》等。在创作中注重技巧,风格纤细华丽,形式、结构完美,关心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1925年发表自传性质小说《大岛寺信辅的半生》。1927年发表短篇《河童》,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作了尖锐的嘲讽。 芥川龙之介亦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创作上既有浪漫主义特点,又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早期的作品以历史小说为主,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它们可分为5类: ①取材于封建王朝的人和事,如《罗生门》和《鼻子》系根据古代故事改编,揭露风行于世的利己主义;《地狱图》(1918)写一个服务于封建公侯的画师为了追求艺术上的成就而献出女儿和自己的生命,抨击暴君把人间变成了地狱。 芥川龙之介②取材于近世传入日本的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如《烟草和魔鬼》(1917)、《信徒之死》(1918)、《众神的微笑》(1922)等。 ③描述江户时代的社会现象,如《戏作三昧》、《某一天的大石内藏助》(均1917)等。在《戏作三昧》中,通过对主人公泷泽马琴的内心活动的描写,阐述了作者超然于庸俗丑恶的现实之外的处世哲学。 ④描绘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日本社会的小说,如《手绢》(1916)、《舞会》(1920)等。《手绢》讽刺了日本明治时期思想家新渡户稻造所鼓吹的武士道精神。 ⑤取材于中国古代传说的作品,如《女体》、《黄粱梦》、《英雄器》(均1917)、《杜子春》、《秋山图》(均1920)等。 十月革命后,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开始萌芽,芥川也在时代的影响下,着重写反映现实的作品。其中有歌颂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颓唐消沉形成明显对照的淳朴善良的农村姑娘《桔子》(1919),表现现代男女青年苦闷的《秋》(1920),刻画少年心理的《手推车》(1921),描写农村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块地》(1923),嘲讽乃木希典的《将军》(1920)以及批判军国主义思想、对下层士兵寄予同情的《猴子》(1916)和《三个宝》(1927)。 芥川龙之介芥川晚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幻灭感。1927年初,发表《玄鹤山房》,通过老画家之死,揭露家庭内部的纠葛,反映了人生的惨淡和绝望心情,暗示旧事物的衰亡和新时代的来临。写这篇作品时,芥川已萌自杀的念头,使以后的作品如《海市蜃楼》等充满了阴郁气氛。《河童》(1927)通过虚构的河童国,抨击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遗作《齿轮》和《某傻子的一生》(1927)描述作者生前的思想状态。评论集《侏儒的话》(1923~1927)阐述了他对艺术和人生的看法。 在短短12年的创作生涯中,芥川写了148篇小说,55篇小品文,66篇随笔,以及大量的评论、游记、札记、诗歌等。他的每一篇小说,题材内容和艺术构思都各有特点,这是他在创作过程中苦心孤诣地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结果。他的文笔典雅俏丽,技巧纯熟,精深洗练,意趣盎然,别具一格。在日本大正时期的作家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纪念芥川在文学上的成就,从1935年起设立以他命名的“芥川文学奖”,它一直是日本奖励优秀青年作家的最高文学奖。
现成的没有,不过你要是想自己写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提供不错的地方,你要是不急的话不妨看下太阁立志传这款游戏的攻略,对你会有帮助的。呵呵。
林文月以一个旅游者的眼光来看待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日本生活,为读者呈现了日本的秀美风光、民情风俗、鬼神传说乃至宗教迷信。用清新动人的笔墨,向读者转述自己对日本这个远东国家古怪而陌生的印象。雅俗共赏的内容与笔触,令不同身份的读者会得到不同的体验与启示。 本书主要介绍京都这座历史文化城市,所涉猎的范围,虽然没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具有非常及引人的可读性,有如一幅白描长卷,将日本的历史生活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文章所涉及的内容颇广:除了古文物、古建筑、宗教、茶道、风俗、美食和旧书店等之外,还有她所接触和认识的日本学者与普通市民。在文章里,她耐心地带领我们逐一寻访了京都和近郊的名寺古刹、园林庭院,为我们详尽述说了节令行事、人文遗迹。比如奈良正仓院的文物展览和东大寺建筑;京都银阁寺的茶道会;岁末京都的歌舞伎观赏;桂离宫与修学院离宫的庭院建筑;京都禅寺中的枯山水、苔庭;空海大师与东寺的市集;樱花时节的“都舞”;鉴真大师与唐招提寺的渊源;祇园祭习俗;京都的古旧书铺;京都的小吃与美食、日本独特的沐浴风俗等等,无不让人心驰神望,怦然心动而又充满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