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内江师范学院论文查重率要求多少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6

小半丫丫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内江师范学院论文查重率要求多少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em_LY

已采纳
恩,除了川师/西华师范,那就是比较牛的了!你说好不?

内江师范学院论文查重率要求多少

176 评论(15)

氯化钠

也就这个样子了~`````你到校内走访走访些心声就知道了也不知道“四川师范学院”这个牌子拿不拿的到
142 评论(11)

Andy_Joker

内江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所在地——内江市,风景如画,人文荟萃,是驰名中外的“大千故里,书画之乡”。学校位于内江市东桐路,地处沱江之滨,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掩映,碧草如茵,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建校后,学校秉承内江师范教育近百年来艰苦创业,重视师德师风和师范技能的传统,借鉴半个世纪举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发扬团结奋进,负重自强的办学精神,学校已成为一所初具规模,以教师教育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占地1005亩,校舍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60万元,图书资料08万册。设有13个二级学院,33个本科专业,覆盖7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余人。有教职工1157人,其中专任教师678人,正,副高职278人,硕、博士284人。建有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张大千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数值仿真实验室”等12个研究所(室)。2000年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9项,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57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75篇,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18篇。出版专(编)著63部,教材74部。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170项,其中获省部级奖21项,市厅级奖46项。近年来,学校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着重抓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园林式单位”、“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十五’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根本,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教师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内江师范学院专业设置设有历史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等专业。
242 评论(12)

jiekuang0627

肯定是川师啊 ,四川师范大学在四川省都是很有名的。而且你以后毕业了,留在成都生活也很好啊,成都的生活是很好的,而且学校里面教书的钱也都比较高,主要是生活环境很不错,然后成都现在也有地铁交通也是很方便的。你可以考虑考虑
167 评论(13)

shsh1992

内江师范学院代码是10640,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内江师范学院位于四川省内江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四川省本级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川南高校联盟理事单位。学校历史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56年由教育部核准创办的四川省初中师资训练班。1958年,更名为内江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与内江工专、简阳农专合并建立内江专科学校。1962年6月,因国民经济调整,内江专科学校撤销停办,教职工被分流组建到实行内江专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内江专区初级教育行政干部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内江专区行政干部学校。1978年,内江师范专科学校恢复,内江专区行政干部学校余下部分更名为“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建内江师专。1979年,内江师专与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即内江教育学院)从一家分为两家独立建校办学。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江教育学院内江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内江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和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育部批准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内江教育学院。内江艺体师范学校内江艺体师范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05年的川南简易师范学堂,后几经变迁。1952年,更名为内江师范学校。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内江艺体师范学校。1998年,内江艺体师范非实质性并入内江教育学院。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原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内江教育学院合并建立内江师范学院。                                          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10月,学校有有教职工13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79人,正、副高级职称414人,硕、博士839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名、后备人选6名,四川省教学名师1名,内江市首批“三百计划”创新人才1人,内江市拔尖人才4人,内江市学科带头人9人;聘请有中国(境)内外著名高校、地方中小学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206人担任兼职教师。                                    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5月,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61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6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四川省特色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广播电视新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四川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水产养殖学、美术学、体育教育、体育教育等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水产养殖学、小学教育学校荣誉截至2019年5月,学校获四川省级教改项目13项,获四川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2018-2019学年,学校共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3000余人次,获国家级奖项36项,省级奖项266项;在全国(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国际奖项1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学术科研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有四川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6个、四川省社科联高水平团队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内江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内江市创新人才团队1个。截至2019年5月,学校近5年来,学校获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共14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6700余篇;出版专(编、译)著近200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项。学术资源截至2019年5月,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4万册,中外文报刊1320种,电子文献数据库46个。图书馆收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古今丛书兼及部分专科性和综合性工具书资源;购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读秀学术搜索、百链云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PQDT、SCI等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自建有大千文化数据库、长江上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数据库、中小学教育教革数据库、本校优秀毕业生论文库等特色数据库。学术期刊《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社会科学单月出刊,自然科学版双月出刊。社会科学主要栏目:明清小说研究、张大千研究、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学、语言学、历史与文化、法律、教育、哲学、政治和艺术等。自然科学主要栏目:峨眉武术文化研究、应用心理学研究、数学教学研究、数学、物理、建筑科学、化学、生物、环境、计算机技术、经济、地理、体育、教育教学和图书情报等。1997年,期刊被列为《全国报刊索引》来源的核心期刊。2002年被列为CNKI期刊全文数据收录期刊。《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定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并在“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搭建对外交流合作新平台。截至2019年5月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与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各类校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近40个。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全球视野培养,专设“学生出国(境)研修奖学金”,每年从大二学生中遴选1%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国(境)外高水平大学交换学习。沱江黉门,弦歌铿锵。学校坚持以,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振兴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十大工程,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等“九个力”,不断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错位发展,为早日实现建成“师范大学”的“内师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18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