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oahong
要想干好一件事情,必须要有浓厚的兴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只要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持之以恒。多读并试着背一些东西。从文言文到到散文小说,不拘于背什么,只要去背,背名篇背经典。还有,别瞧不起郭敬明,他的很多描写放到初高中作文里绝对能做范文。 
一、我的作文教学观:1、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在写的方面,不仅包括写一些应用文体的能力(如通知、假条、凭据条等)、写作能力(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写作能力)还包括写字能力(书写能力)。要想作文好,首先就是要书写过关,试想:一篇好的作文,如果字写得潦潦草草,看都看不清楚,哪个读者想去看呢,既使是去看,也不看不清,这样的作文写得好又有什么样的用呢!所以首先得抓学生的书写。2、一句俗语,我觉得说得很不错:有些人不用教;有些人要用言语教;有些人则要用棍子教;而有些人既使你用棍子教也教不出来。(当然,现在教学教育是不能体罚学生的,不能像以前先生那样用戒尺打学生)但从这一句老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的习惯。那么对于写作,也要养成学生的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自觉的去写作,乐于去写作,而不是单纯是为了应付老师去写,其实说穿了这就是兴趣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3、光书写过关了,兴趣高了就能写好作文吗,当然不是,要想写好作文,还要有广阔的视野,广阔的视野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从观察中来,从历练中来!所以做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必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书中吸取知识、营养从书中与名人交流、从书中游历山川河流、从书中感悟人生总之在书中我们可以积累知识,为我们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读书何止对写作有好处!)然后就是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不断从生活中体会值得写的东西出来。最后就是要不断的历练自己,在学习、在生活中煅练自己,丰富自己的经历。这样,学生就不会有无话可写的情况了。4、还要传授一些写作的方法技巧给学生。如写景的作文,那就要讲一讲多觉描写法;写记叙文的时候就要注意材料的选择、文章的详略安排、文章的立意、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如何审题;如何立意选材等。现在的话题作文是一个热点,那么就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话题,什么是话题作文,写话题作文应当注意什么,怎么才能把话题作文写好等。这样学生明白了,写作就会有目的,不会把作文写成流水帐、四不象。5、杜甫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多练,只有多练作文水平才能提高,只说不练,就会像赵括一样,成为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无用的将军,一上场准会吃败仗。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练笔,练笔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能太单一,平时就要兼顾多种文体;还要注意学生的平时感悟,有什么想法,感想,思想火花及时写出来。二、措施方法:我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是根据作文教学观来的,跟据我的作文教学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措施,各个学校学生的实际不同,当然做法也不同,我现在主要把我的措施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帮助。初一进校,我主要抓学生的书写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对于书写,进入初中一年级,我专门了一个练字本和字帖叫他们练,并说到了半期后要进行全班性的写字比赛,对字写的好的,要给予奖励。这样提高了学生练字的兴趣,在学生中产生了一种写字热,我时不时的看学生的练字本,对写的好的有进步的给予表扬,写得不好的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通过证明,学生经过一年的练习,字基本上都能写得规范整洁。当然练字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关键是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督促学生,在这三年中都要严格要求学生把字写规范美观。那么不管什么时候,学生的卷面都是很整洁,在考试作文也就不会因为字潦草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了。二、在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1、开展辩论。通过辩论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还能促使他们去积极查阅资料,灵活组织语言,培养阅读兴趣,为写作奠定基础。2、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教材中的有些篇目,如《晏子故事两篇》、《皇帝的新装》、《石壕吏》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个性鲜明,特别是人物对话较多。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将课文改为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又做评论家。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阅读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3、开设文学欣赏课。没有一位文学家的成功不是得益于大量课外阅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光靠语文课本是绝对不够的,因为世界的多姿多彩,文学的百家争鸣,一本课本是不可能包容的。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三、从初一开始,我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首先,我采取小组作文形式,也就是作文写作以一个小组为单位,不固定哪一个本作文是哪一个学生的,(反正他们写的是他们小组的作文,这次是这本,下次是另外一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写作小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学
一是勤观察、多思考。每一篇文章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不管是写一个人、一件事还是一种景物,都离不开现实生活这个模板。汉朝司马迁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里的“行万里路”,指的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主要特征牢记于心。要多听别人对一件事情的议论或者评论,记录话语中的感受和感悟。同时,要把所看到、听到的生活片断进行深入的思考,真正了解事件的表现形式、深刻意义、本质特征,加以感情修饰,切实掌握写作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勤读书、多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流传下来,都是有一定哲理在里面,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里面,这些哲理、道理、经验是我们写作时可以借鉴的。读书并不是什么书都去认真来读,有的书可以当作范文,学一些对事物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营养。有的书就需要仔细的读,深入的推敲,学一些主题的表现、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获得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书读得多了,词汇量就大了,写作技巧自然也就成熟了。也就是说,积累的量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发生一些质的变化。三是勤练笔、多模写。文章是写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刚开始多写,比写得好更重要。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和见事拿笔的这种行动力,比你的灵感创意都要重要。不是有了很多灵感才下笔,而是开始写了你就会来很多灵感。比如说写一首诗,它是讲究平仄格律的,还需要押韵、对仗等等要求,可以拿来一首诗,把其中的词语换成另一个词来表达,天空换成苍穹、飘荡换成飘舞、绿换成翠、艳换成俏,刚开始可能很别扭,写的多了,就会习惯了,也就掌握窍门了。当然模写不是照抄,也不能沉醉于模仿,在模写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写作思路,文章框架,词汇表达等等。经常进行认真的写,逐渐摸索出文章的“思路”和“机关”,时间长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予一点启示。
写观察日记。现在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留心观察生活,作文时想当然,任意编造,言之无物,行文干瘪。孩子写观察日记时,可把观察日记分为人、景、物三块,每月确定一个训练重点。如人物观察日记,可细化为“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我的亲人”、“我的朋友”等,并要求孩子每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