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9

luanjizai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冬奥会的论文研究综述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周劳建玲

已采纳
关于冰壶的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季奥运会、冬奥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冬季项目运动会。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4年在法国的夏慕尼举行。 冬季奥运会每隔4年举行一届,并与奥林匹克运动会隔两年举行。按实际举行次数计算届数。该赛事的主要特征是在冰上和雪地举行的冬季运动,如滑冰、滑雪等适合在冬季举行的项目。  而对于我来说,真正的开始关注冬奥会还是在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中,我国短道速滑选手大杨扬为中国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应该说,对于中国选手而言,突破最大的,最令人自豪的便是短道速滑这个项目。  然而,和竞技性很强,拼速度制胜的速滑相比,我却更热衷于观看冰壶的比赛。冰壶运动历来有冰上围棋 冰上高尔夫运动的美誉,是一种技巧与智慧、个人与集体相结合、战术性较强的智力运动项目,是斗智斗勇的一场较量,不管是从战略,还是技巧,赛场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有所感触。  抱着对冰壶的由衷热爱,我便开始尝试着搜集各种有关冰壶的资料和信息,当然也渴望着有一天能够可以在冰壶的家乡观看一场真正的较量、  冰壶这项运动,又称为掷冰壶或者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  冰壶起源于14世纪的苏格兰,为圆壶状,由不含云母的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且世界上所有的制造优质冰壶用的天然花岗岩均产自苏格兰近海的一个小岛,福斯阿利斯岛。也只有苏格兰人掌握着制作世界顶尖水平冰壶的技术。至今在至今在苏格兰还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即冰壶)。 砥石由苏格兰不含云母的花岗岩石制成,直径 29厘米,厚 11.5厘米,重 19公斤。  1795年,第一个冰上溜石俱乐部在苏格兰创立,1838年苏格兰冰上溜石俱乐部制定第一个正式的比赛规则。  1807年冰上溜石活动传入加拿大,1820年起在美国等地流行。从此,冰上溜石作为一项冬季运动在欧洲和北美逐渐开展起来。  首届世界冰上溜石锦标赛始于1959年,最初称为苏格兰威士忌杯赛,1968年改称加拿大银扫帚锦标赛,1986年正式定名为世界冰上溜石锦标赛。1955年冰上溜石传入亚洲地区,目前日本、韩国等地非常流行。1924年,冰壶首次以表演项目的形式在冬奥会上亮相。  1966年国际冰上溜石联合会成立,1991年改为世界冰上溜石联合会,同时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  冰上溜石曾于1924年、1932年、1936年、1964年、1968年、1992年6次被列为冬奥会表演项目。1993年国际奥委会决定,从1998年开始,冰上溜石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在亚洲,冰上溜石从第五届亚冬会开始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掷冰壶比赛每场有两队参加。每队4人。比赛共进行10局。两队每名队员每局各掷两次(16枚砥石)。进行的方法是:比赛双方按着一垒队员、二垒队员、三垒队员以及主力队员的顺序,先交互各投1次,然后进行第2次。每局以两队的砥石距离大本营(亦称营垒)圆心的远近评定胜负,假如甲队有两枚批石距离圆心比乙队近,则甲队得2分。比赛结束以得分多的队为胜。比赛开始时两队投掷批石的先后顺序通过抽签决定,从第2局开始则由上一局的胜队先掷。  掷冰壶场地长44.5米、宽4.32米,在两端距端线3.66米处各画一个半径1.83米的营垒。场地中线两侧分别有前卫线、丁字线和后卫线,四周设有高2英寸,宽4英寸的木框。比赛时各队位于本方营垒中心线后,按1垒队员、2垒队员、3垒队员和主力队员的顺序,向对方交替投掷砥石,以砥石距离对方营垒圆心的远近计分,每石1分,积分多的队为胜。  投掷时,必须使砥石越过对方的前卫线而不超过后卫线,否则将失去比赛资格。在投掷的过程中,为使砥石滑行的更远并准确的到达目标,同队可有两名队员手持管帚(或毛刷),在批石运行的前方用力左右擦刷冰面。当对方投掷时,为使其砥石滑离圆心更远,也可以在砥石的前面擦扫冰面。为获取比赛的胜利,运动员在力求将砥石投向圆心的同时,也可以根据战术的需要,在主力队员的指挥下,将对方的砥石撞出营垒或将本队的砥石撞向圆心。  因此对于将近一百岁高龄的冬奥会来说,冰壶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处于刚刚学步的孩子。虽然只是一个新兴项目,但是她依然受到了全世界运动爱好者的狂热追捧和喜爱。  而对于处于20世界末,21世纪初的中国,冰壶还只是一个无法生出任何想象的陌生词。1995年,在世界冰壶联合会的大力推动下,由日本出人、加拿大出技术在中国举办了第一届冰壶培训班。 遗憾的是,初次尝试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一直到2000年,中国的第一支冰壶对才在哈尔滨艰难成立,直到2003年,世界冰壶的赛场上才有了中国队员的身影。  但是短短的六年之中,中国的冰壶成绩却一直突飞猛进之中,从2006年中国女队获得世锦赛第五名得好成绩,再到2008年世锦赛,中国两次击败号称冰壶梦之队的东道主——“加拿大”队,一时间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近几年中,2009年2月27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女子冰壶比赛完美收官,中国姑娘战胜世界冰壶强队加拿大夺得冠军,拿到了中国人在世界综合性冬季运动会集体项目上的第一块金牌。 更令人振奋的是,2010年2月27日,第21届冬奥会,中国队总分12-6击败瑞士队,获得了铜牌。女子冰壶队首次参加奥运会就拿下铜牌,对于这支年轻的队伍可以说是非常不易。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上,作为一支冲金团队,女子冰壶成为最值得期待的项目之一。  和单项竞技运动不同,冰壶需要更多的是一个团队的精诚合作,只有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才能实现“1+1”>2的意外效果。队员的每一投都是战术体系中的一部分。虽然四位队员在场上的分工不同,但她们每个人的发挥都将影响整个战局。 2010年得冬奥会上,由周妍、王冰玉、岳清爽和柳荫这四位年轻姑娘组成的坚不可摧的团体,在这次征战中表现出了骄人的成绩,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冰壶运动的真谛。王冰玉作为八零后的冰壶队队长,在整个赛场上可在场上总是保持沉着冷静,俨然是中国队场上的“司令部”。无论前面的三位队友为她打下了怎样的局面,她都要想方设法得分或让对手不得分。她所肩负的压力也是其他队友的几倍。可以说中国队一路走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战绩,王冰玉功不可没。在完成好自己任务的同时,王冰玉还要负责起场上的战术,给自己队友更多的信心。 一个细微的眼深,或者一句响亮的呐喊都是对队友最好的鼓励。即使出现了失误,四位队员们也依然冷静沉着,丝毫看不出焦躁不安和失望的神色。  一次次优雅的投掷、击打,战术的周密设计,遇到复杂情况后队员之间互相的出谋划策……每一次队员打出好球后露出的骄傲的笑容,每一次打得不理想后彼此之间一如既往的互相鼓励、不埋不怨。她们的团结、天真、冷静、沉稳,对于比赛和对手的认真与投入,都为冰壶这项运动赋予了更深的魅力,让我迷恋不已。  比赛结束后,姑娘们仍然面带微笑的留下了眼泪,携手向现场观众致意,她们以这场发挥出色的比赛为这次冬奥会的首次亮相做了完美的谢幕。我要感谢她们,这些与我年龄相仿的姐妹们,凭借她们的头脑、8只冰壶、4只冰刷,在冰壶这个对我国而言冷门得让人乍看有些可笑的项目在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占据了无限崇高的地位。  在这11天的比赛中,我记住了她们沉着的精彩投掷,以及让人莫名其妙的失误。她们能够战胜连赢五场的强大的加拿大队,也曾惨败于排名垫底的俄罗斯队,她们的每一次稳定与不稳定的发挥,比赛时专注的眼神、声嘶力竭的呐喊,她们的失败与伟大,都已成为冬奥会的历史,永远定格在温哥华,定格在奥林匹克中心的赛道上,定格在每个关注她们的球迷心里。  从刚刚起步时的举步维艰,再到如今的在世界排名中遥遥领先,她们的7年的艰苦训练,其间每个人所作出的牺牲,付出的青春,忍受的寂寞,使这一枚铜牌具有了非凡的意义。相对于广受关注、光彩照人的短道速滑的四枚金牌,这些默默无闻的姑娘们脚踏实地的成功才更加让人敬佩。  当然,这样的成绩并不仅仅是几位队员的奋斗所得,从项目发达国家聘请高水平外教也是竞技成绩迅速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李东岩介绍,中国冰壶队先后聘请了4位外教,他们带来了崭新的冰壶运动理念,帮助队伍加深对冰壶这个项目规律特点的认识。  同时,冰壶运动自身动静结合,注重技巧的特点也很重要。冰壶是一项很适合亚洲人开展的运动,,对体能没有过多要求,更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用中国女队队长王冰玉的话说,这是一项“充满东方人智慧”的运动。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冰壶在中国仍然是个绝对“冷门”项目。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冰壶运动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建设、加大冰壶运动科研力度、相关管理层要加大对冰壶项目的扶持力度、建造高水准、合乎国际标准的训练和比赛用场馆,来加大冰壶运动的宣传力度,尽快普及,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冰壶运动,为我国冰壶运动冲击冬奥会积蓄后备人才。  随着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体育事业也在蓬勃的发展之中。中国作为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理应承担起推广体育运动的重任。我们这些喜爱冰壶运动,喜爱新型运动项目的的80后和90后,也在期待着在未来的中国可以看到更丰富,更有趣的运动赛事能够得到引入和推广。当然也期待着,中国的运动健儿可以为我们的国家争夺更多的荣誉和骄傲。

有关冬奥会的论文研究综述

203 评论(12)

-零零1212

2001年7月13日,天地间仿佛一直酝酿着某种不安。一大早,北京就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骤雨,令早起上班的人们措手不及,也把天气变得越发地闷热。这让人焦躁、急切的溽热也许来自于千里之外的莫斯科,那里正在进行一场白热化的竞争,实力的碰撞,全世界为之疯狂,只有最强者才能笑到最后,那就是--将决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归属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再次带着信心和骄傲站到了世界舞台的最前沿,坦然展示自己的成长和魅力,她将接受巴黎、多伦多、大坂和伊斯坦布尔强有力的挑战。北京时间12日23时许(莫斯科夏时制时间与北京时差4小时,北京比莫斯科早4小时),在俄罗斯的国歌与《奥林匹克颂歌》声中,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开幕。北京时间13日,莫斯科市风和日丽,室外温度摄氏28度,决定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会议在莫斯科市中心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内召开。中午12时,五个申办城市代表相继进入会场,13时,会议正式开始。会议厅里灯光明亮、柔和,大的中间摆满了桌子,共有两行,中间有过道。每行桌子又分为9排,每排有8个座位。桌子、椅子都罩着天蓝色的桌、椅布。主席台背面插了多面国际奥委会五环旗背景则是莫斯科风格建筑物的大幅照片。主席台上方两边各悬着一台大屏幕电视。投票时,每轮投票结果经电子计票后都将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每轮得票最少的那个城市将被淘汰出局。实力与智慧的较量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首先表情严肃地进行了简短的大会发言,接着,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代表进行了宣誓。13时30分,萨马兰奇作为会议的主持人请大坂代表团代表开始陈述。全部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日本大坂代表团首先播放了反映日本民俗、风景的宣传片,影片里艺伎身着锦衣载歌载舞,鲤鱼旗迎风飞扬,群群仙鹤伴着夕阳飞向远方,富士山晶莹剔透地俏丽在林海中……影片色彩浓烈,极富冲击力。他们的陈述一开始就搬出奇兵——14岁的初中女学生MISAYAN现场用小提琴演奏了奥林匹克会歌,表达了对奥运会的渴望。大坂提出的“海上运动天堂”的计划无疑是引人入胜的,市长矶村隆文谈到在大阪湾建立了两个人工岛屿,而这个岛屿就叫奥林匹克岛屿。国际奥委会的成员们对大阪的交通、反兴奋剂原则的问题及处于地震多发地带的大坂如何保证运动员的安全提出了问题。大坂对这些一一进行了回答。14时45分,世界足球先生齐达内出现在陈述讲台前面,这意味着巴黎代表团的陈述开始了。这真是一个令人无法拒绝的城市,随意顾盼俯仰尽是浪漫,金色的阳光流淌在蔚蓝的塞纳河上,夏日的季风轻抚过百年高龄的精美雕塑,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蓬皮杜中心……巴黎的宣传片是一部完美的微型艺术电影,十几分钟里不仅让人们追随一位金发美女的视角,全方位地感受了“艺术之都”美的震撼,而且还通过一位老人和孩子把体育运动完全融合到了巴黎的日常生活之中,传达着“体育在巴黎无处不在,文化和体育完美融合”的信息。美不胜收的宣传片令巴黎的陈述似乎显得时间特别短。奥委会委员大部分对巴黎非常熟悉,所以提出的问题非常实际,问题主要集中在巴黎拥挤的交通、整个城市里的安全、住宿条件的改善、反兴奋剂措施等,信心十足的巴黎代表团对这些问题都给予了肯定明确的答复。多伦多代表团的亮相简直太大胆了,16时10分左右一位头戴羽冠、穿着橘黄色鲜艳民族服装、身上缀满了长长的白色流苏和铃铛的印地安土著在另两位土著的手鼓演奏和歌唱中且舞且蹈地在会场中穿过,多伦多印第安人酋长索特介绍了代表团的成员,多伦多市长强调多伦多的多元文化、多民族的融合,而举办的奥运会将是一切以运动员为中心。小姑娘摩根代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演唱了一首节奏明快、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歌曲,很多奥委会委员都在跟着歌曲有节奏地打拍子、鼓掌。最后,委员们提出了5个问题,其中最尖锐的是就多伦多市长曾经发表的涉及种族歧视的言论进行的诘问。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就此进行了解释,非洲的一位委员则表示接受多伦多市长他的道歉。19时整,北京代表团庄重地步上了会议厅主席台,会场是安静的,但代表团的成员们每个人的眼中流露的自信却让人分明听到同一个声音在高喊着:“北京,是的,我们又来了!”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用流利的法语介绍了代表团的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首先代表中国政府作陈述,他强调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请举办2008年国际奥运会的立场,中国政府尊重并赞赏国际奥运会评估团所作的评估报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由于开展了全民健身运动及其他因素,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他承诺如果2008年奥运会有赢余,中国将建立奥林匹克友谊基金会,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如果发生赤字将由中国政府承担。紧接着中国奥委会主席袁伟民、北京市市长刘淇、北京奥申委体育主任楼大鹏依次出场。作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的邓亚萍、杨澜和悉尼奥运会射击冠军杨凌进行了充满感情的陈述。他们脸庞上满溢的微笑,他们言语中流露的深情,作为背景的宣传片中一飞冲天的万里长城、潇洒俊逸的中国功夫、豪气万丈的威风锣鼓……流动的红色,流动的黄色,流动的黑色,是中华大地的色彩,是中华儿女的色彩,古老的中国,5000年的历史沉淀如大江奔腾入海一般喷薄而出,此刻是真正属于中国的时间!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在北京陈述结束之后开始了长达近10分钟的提问,8位委员共提了11个问题,这使得北京代表团的成员们不得不花了近20分钟来进行答复。这些问题都非常实际,包括控制污染、比赛场地、语言沟通、反兴奋剂、交通、盈余分配等。北京回答完所有问题后,最后一个申奥城市伊斯坦布尔也进行了陈述。北京笑到了最后晚上21点50分,经过一次模拟投票,22时,国际奥委会委员开始正式投票选举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仅仅5分钟后,第一轮投票就结束了,萨马兰奇宣布第一轮投票结果——大阪被淘汰了。国际奥委会迅速开始了第二轮投票。又经过揪心揪肺的5分钟等待,一位委员拿到了一份统计投票结果,他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仔细地将信封封上口,这个细小的动作意味着最后结果出来了!他站起身来向萨马兰奇走去,他将那个信封交给了萨马兰奇主席,萨马兰奇和他简单交谈了几句就拿起信封起身向发言讲台走去,从他的脸上丝毫也揣测不出到底是哪个城市最终获得了殊荣。
185 评论(12)

莫冰菀馨

奥林匹克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奥林匹克运动及北京奥运会表现出了重在参与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平等精神,尊重、理解与宽容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谐和平精神,人文人本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经过百年来的充实与完善,反映了人类文明的价值理念,对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奥运精神;奥运会;和谐社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受到中国人民的热忱欢迎。奥林匹克之所以能够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积极作用,是因为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过程。奥林匹克精神经过百年来的充实与完善,反映了人类文明的价值理念,对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一、重在参与的精神  顾拜旦指出:“在生活中重要的是奋斗而不是获胜,是尽力而为,而不是战胜别人”,强调比赛、奋斗的过程比竞赛的结果更有意义,参与奥运会竞技本身比取得胜利更有意义。它为奥林匹克运动普及与广泛参与奠定了思想基础。1908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四届奥运会上意大利马拉松运动员皮特里虽然艰难跑过终点,但并没有获得奖牌。当时在现场的观众都为其精神所感动,有的观众感言: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最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把参与奥运理解为只是获得奖牌,这无疑不符合奥林匹克主义的精神。参与奥运最重要的是能够真实体现自身的水平,如果已经尽力了,发挥了自身最好水平,即使没有获得奖牌,同样应当看作是胜利者。当然,要尽力争取获得奥运会的金牌,但不能以金牌多少论英雄,更不应将全部精力放在奥运会金牌的获得上。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口还只限于少数运动员,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奋斗精神应在全民族中得到很好弘扬。  重在参与精神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公民通过积极的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本身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民主政治推进过程中,如果公民不能够积极参与,也就难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难以表达自身的诉求,就不利于基层民主的推进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在公民积极参与的同时,需要创造公民积极参与的社会环境,只有创造公民积极参与的制度环境,才有利于公民的积极参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公平竞争精神  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奥林匹克宪章》写道: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以竞技运动为其主要活动内容,参赛者在竞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依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胜利。公平竞争是竞技运动的最高准则,只有在公平竞争基础上的竞争才有意义。奥林匹克提倡在竞争中实现公正原则,奥林匹克运动只承认符合公正原则的优胜,而对依靠不正当手段,如弄虚作假、服用违禁药物、虚假比赛,服用兴奋剂、贿赂裁判、贿赂对手、干扰甚至伤害对手等取得胜利,一经发现将处以重罚。公平竞争原则是参与奥林匹克竞争的行为规范,也是保证奥林匹克运动持续发展的基础。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也正是与在对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竞争的坚决斗争中,始终秉承公平竞争原则取得的。  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公平竞争精神,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在体育领域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选择市场经济体制道路,也就选择了公平竞争精神,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与规范中,得到了积极弘扬,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中国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时间较短,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公平竞争精神在某些领域还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这也是影响中国社会公正的重要因素。公平竞争精神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之中,可进一步加大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弘扬公平竞争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积极作用。  三、平等精神  奥林匹克主义所体现的平等精神,是人类社会中的自由、平等、博爱三大最重要的价值理念之一在体育领域中的体现。奥林匹克主义中的平等精神的弘扬与传播,是奥林匹克运动能够吸引不同肤色、不同民族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  奥林匹克运动的平等精神,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平等原则在中国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体现。中国改革开放仅有30年历史,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平等原则在一些领域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十七大报告阐述了公民如何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实现平等权利。在公民政治权利方面,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在公民经济权利方面,提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从此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尊重、理解与宽容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国际性的运动,它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世界各国文化间的各种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和观众,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服装;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他们用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差异,又常常由于各国间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而强化。奥运会将世界上所有的体育文化集中在一个狭小的时空范围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为引人注目。可能引发冲突。而避免、化解矛盾与冲突的最好方法,就是尊重、理解与宽容。  奥林匹克主义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尊重是奥林匹克主义能够吸引世界各国走到一起的首要因素。但仅有尊重还不够,还需要对不同的文化差异有所理解,才会使尊重真正发自内心。只有对不同文化的产生背景有所理解,人们才能摆脱各自文化带来的偏见。通过理解,人们才能打破各自狭窄的眼界,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并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尊重其它民族。  对一些不能理解或格格不入的文化现象,还要学会宽容。只有理解与宽容。在不同文化的中,人们看到的就不是矛盾与冲突,而是人类社会不同文化的百花齐放、千姿百态,从而使文化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交流的动因,使矛盾成为互相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真正得以实现。  奥林匹克主义提倡的尊重、理解与宽容的精神,曾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价值回归,迫切需要吸收尊重、理解与宽容这些人类文明的普适的价值理念,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尊重、理解与宽容精神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尊重本身体现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美德。社会生活本身是多姿多彩的,不应只有一种模式、一种标准、一个答案。和谐社会一定是宽容精神得到充分体现的社会,宽容精神,是对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认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弘扬宽容精神。  五、顽强拼搏的精神  “更快、更高、更强”,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奥运格言,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对此理念颇加赞赏,1920年正式将其作为奥林匹克格言。“更加、更高、更强”,短短6个字,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既是指在竞技场上,面对强手时,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是指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地战胜自己、挑战极限。  六、团结协作的精神  奥运赛场上是运动员个人的竞技能力,实质上则是集体的较量。现代奥林匹克强调“相互理解、友谊、团结”的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希望“通过体育运动,达到团结,团结起来,发展体育运动”。中国乒乓球之所以长期占据世界乒坛霸主地位,中国跳水队之所以被视为“梦之队”,除运动员的刻苦训练外,团结协作更为重要,其中有队友、教练和生理、心理、医学保健营养等多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集体项目更需要全队间的合作。奥林匹克运动还有意识地通过奏国歌、升国旗,强化团队意识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七、和谐和平的精神  和谐和平是人类对生命的珍重,是奥运的渴望。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体育就是和平。奥林匹克宗旨是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奥林匹克休战协定曾延续了一千多年,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和平条约。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继续以“和平、友谊、进步”为目标。顾拜旦在《体育颂》中热情高歌“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奥林匹克的五环旗更是象征着全世界五大洲人民的大团结。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曾使奥运会蒙受政治阴影。但20世纪80年代初,萨马兰奇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开始致力于恢复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制度。从1993年起,联合国大会每两年通过一次奥运休战协定。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期间,海湾局势空前紧张,战争一触即发,萨马兰奇在开幕式上呼吁各国遵守休战决议,第62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由中国提出,186个会员国联署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高举和谐和平大旗,既有利于中国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又利于提高国家“软实力”,实现和平发展。  八、人文人本的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从渊源上存在着对人的生存、发展、自南和解放的思考。古希腊奥运会时人的和谐发展便成为奥运会发展的主题。在现代奥运会诞生初期,顾拜旦明确指出,体育与竞技的目标是要培养和造就身心协调发展的、完整而健康的现代人格。《奥林匹克运动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生活哲学,倡导“人的和谐发展”和“维护人的尊严”,提倡把人的身体、精神与意志融为一体,通过体育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罗格针对奥林匹克的异化现象,又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涵义,强调“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的健康,更加尊重人的生命的人文精神。体育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实力、一种象征,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奥林匹克精神对于当今中国,无论是改革创新、对外开放、以人为本、社会和谐,还是科学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23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