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中小学科技论文评选标准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55

davidshe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小学科技论文评选标准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空风格

已采纳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化学反应。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如木料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份并剩下碳和灰)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中氧气是最常见的氧化剂,但氧化剂并不限于氧气,氧化并不限于同氧的化合。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至今仍是人们的主要能量来源,其目的不是制备生成物,而是获得能量。研究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与方法不仅对节约能源、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至关重要,而且,对减少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等有害气体、烟尘等对空气的污染,也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是燃料和空气中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使燃料充分氧化,应保证有足够的空气。同时,为保证固体和液体燃料燃烧充分,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固体燃料粉碎、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等)也是有效的措施。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不论固体,液体和气体,凡能与空气中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是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气等)充足的氧气 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灭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采取措施以至少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则可达到扑灭火灾的目的,灭火的基本方法有三个:(1)冷 却法: 将燃烧物质降温扑灭,如木材着火用水扑灭;(2)窒息法:将助燃物质稀释窒息到不能燃烧反应,如用氮气、二氧化碳 等惰性气体灭火。(3)隔离法:切断可燃气体来源,移走可燃物质,施放阻燃剂,切断阻燃物质,如油类着火用泡沫灭火机。 当今世界常用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又是化学工业中极为重要的原料,它们又细分为(1)固体燃料:木柴、烟 煤、揭煤、无烟煤、木炭、焦炭、煤粉等;(2)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3)气体燃料:天然气、人工煤气、液 化石油气等 清洁燃料:液氨、酒精、液氢(最清洁的燃料,燃烧产物是水)、甲醇等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 海洋资源类型 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四类。 海水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世界淡水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将广泛地造福于人类。 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开始捕捞和采集海产品。现在,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已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渔具、渔船、探鱼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海洋捕捞能力。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图14《深海锰结核》)。 海水运动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没有污染。但是,这些能量密度很小,要开发利用它们,必须采用特殊的能量转换装置。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是工程投资较大,效益也不高。 海洋渔业生产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图3.15《大陆架剖面示意》)。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它们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在温带海区比较多。 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这些营养盐类来自海洋中腐烂的生物遗体。暖流和寒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饵料比较丰富。这些地方通常是渔场所在地(图3.16《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因此,尽管大陆架水域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5%,渔获量却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以上。 世界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这些温带国家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中国在充分利用近海渔场(图3.17《舟山渔场的沈家门渔港》)和浅海滩涂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增养殖业的同时,远洋捕捞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因此海洋水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比重较大。

中小学科技论文评选标准

232 评论(8)

qqqqqqqwwe

写有科学研究的论文,比如写植物,动物,先写开头,再写经过,再写结过就行了~~~~ 你可以写自然现象或者自己动手创作哦。把过程写一些_id=23&class_id=515
208 评论(12)

dgcy4525

题目 植物的需求过程结果
307 评论(9)

npmnpm

可以按老师的要求写啊!先写发现的问题,再写你通过电脑,或书籍查到的知识 再写你通过实验证明了它(知识)的正确性关于举办2008年平谷区 中小学生“小论文”评比活动的通知 为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发现科技特长人才,特举办此次“小论文”评比活动。具体规程要求如下: 一、 比赛内容的说明 小论文是指科学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实践报告以及探究性学习中优秀的课题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必须是论文全文并附有参考书目、实验数据及其他必要的图表资料等。 二、 作品的基本要求 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发现、提出的。 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食盐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 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要有科学性。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选题与结论科学意义的合理性。 要有新颖性。论文在参评前没有发表过,没有公开使用过。 每个参赛项目作者必须填写项目申报表。 小论文字数要求在1500字左右。 参赛作品以个人或小组为基本单位。个人参评项目作者限1人。集体参评项目作者人数不超过3人,所有参评项目的辅导教师不得超过2人。 三、作品上交数量 各校每项限报5件(市级科技教育示范校可报8件) 四、评选标准 “三自”原则:必须是自己选题、自己参与研究、论文要自己撰写; “三性”原则:论文要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五、评选办法 本次评比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职高)。 各组评出小论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0篇。 优秀辅导员奖:获一等奖学生的辅导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竞赛筹备组聘请相关领导、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全区参赛作品、竞赛项目的评判工作。 六、参赛说明 必须以学校为单位统一报名。 选拔优秀参赛作品参加北京市第二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活动。 上交作品要求: 每份作品文字材料分别装入档案袋,封面内容到邮箱下载附件1。 上交作品清单: (1) 论文材料一份 (2) 申报表一份(见附件2) (3) 项目简介两份,文字在250——300字左右。 (4) 省报项目总名单一份,并交电子稿(各校登陆邮下载文件,直接填写,密码:luliqing)或保存为本校名称发送回邮箱。格式见附件3 论文要求上交活动过程记录,包括反映情况的照片、原始数据等资料。 注:论文上报材料包括简介不得出现任何学校教师及作者的信息各校自留原稿(原始积累除外)以备上报之用。 作品上交时间和地点:请各校于2008年11月12——14日将参赛作品交到平谷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 平谷区教育委员部 二OO八年九月二日 按这个内容写
270 评论(10)

hlbwll2006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85 评论(9)

羽田川叶

你也可以用种蒜苗的过程来写,不会写可以实验一下然后把实验过程写下来,实验结果作为结尾。
310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