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发文章
括号的用法:①对前面的话进行解释说明、②对有关的内容进行补充、③括出序次语。括号一般是指表示文章中的注释部分使用的符号。这种注释是夹在正文中间的夹注。写文章写到某个地方,为了让读者了解得更透彻,有时需要加个注释。注释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小括号内只能对前面的语句进行附加说明,不能引入新的内容。圆括号一、对前边的话加以解释解释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就问题的任何一个方面加以分析阐明。例如:鱼儿只能在海(即水)里游,鸟儿只能在天(即大气)上飞。(张炳元《鸟飞鱼跃的联想》)二、对有关内容补充说明例如:这一代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翦伯赞《内蒙访古》)三、括出序次语用圆括号括出序次语有(一)(二)(三)、(甲)(乙)(丙)、(1)(2)(3)、1)2)3)等多种形式,通常成对使用,有时只用后括号。例如:(1)思想有三个条件:(一)事理,(二)心理,(三)伦理;言语也有三个条件:(一)声音,(二)声音的记号——文字,(三)声音和声音连接关系——文法。(《陈望道语文论集》)(2)回答下列问题:(1)铍是属于下列元素中哪一类元素?1)卤族元素,2)碱金属元素,3)惰性元素,4)碱土金属元素,5)稀土元素。四、数学用法括号(bracket)是用来规定运算次序的符号。最早出现的括号是小括号“( )”,于1544年出现。直至17世纪,中括号“[ ]”才出现于英国瓦里斯﹝1616─1703﹞的著作中,至于括线则由1591年韦达﹝1540─1603﹞首先采用,而大括号“{ }”则约在1593年由韦达首先引入,主要用来表示一个数的集合;至1629年,荷兰的基拉德采用了全部括号,18世纪后开始在世界通用。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所有的括号都可以用“( )”代替,这样看起来方便,又可以避免造成括号样式过少的情况。在初等数论中,用来表示最大公约数,如(111,148)=37在函数中,用来表示坐标,如(3,6)(-1,2)(2,-5)(-3,-7)等。 
这个……没有硬性规定,单括号即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完全由作者自己定义。从顶级到下级,可以是: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也可以是:一、1、(1)、1)、……还可以是:A、a、a)、……
正确使用括号a、形式: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 ]”、六角括号“〔〕”、大括号“{ }”和方头括号“【 】”。b、用法: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①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号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例如: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②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句末标点之后。例如:写研究性文章和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③序次语用括号。④表示表示插入的词语用括号。⑤交待时间、地点或文章出处要用括号。⑥订正或补充的词语要用括号。⑦对生字注音可用圆括号,对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等。
括号就是一种格式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