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大J8
请勿盲目从众 由于当前“罚小不罚众”这一观念已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导致“从众效应”遍地开花。许多拥有从众心理的人在言语上人云亦云,在行为上亦步亦趋,在思想上随波逐流,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且屡禁不止,我们把这种不经大脑思考而做出的行为称为“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是不好的。乌鸦看到大雁井然有序地从天空飞过,也想学大雁般列队飞行,结果以失败告终。无独有偶,寿陵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很好看,就赶去邯郸跟人家学习步法。但折腾了许多年,他不仅没有掌握邯郸人走路的独特技能,而且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结果只好爬着回家了。 由此可见,“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唐万新,在福布斯2002年中国大陆100强富豪排名第27位,在杰克·韦尔奇的“GE模式”风靡全球时盲目采用了后者的经营路子,对公司采取了多元化、产业金融结合、并购等方法,导致他旗下的德隆集团不到三年就倒闭了。与唐万新一起陷入“从众效应”的还有原托普集团的宋如华、三九集团的赵新光,他们都盲目跟从了“GE模式”,导致一个飘零海外,一个黯然离职。从这些事例中,“从众效应”的危害可见一斑。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盲目从众的,同样是面对“GE模式”的席卷而来,海尔掌门人——张瑞敏却没有盲目从众,他邀请国内著名管理学家杨沛霆教授到青岛坐而论道,以批判的眼光评价“GE模式”。张瑞敏倔强地保留了自身的个性,也成功造就了海尔的辉煌!所以,在“从众效应”面前,我们应当坚守自身的准则,理智看待从众现象。 理智看待从众现象,必须坚守心中的准则,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是缺乏自制力与思想的小孩儿的行径,心中有准则的人做事会三思而后行。只有恪守心中的准则,才能在红灯亮起时停住脚步,才能在众多学生休憩时焚膏继晷、挑灯夜战,才能在人潮涌动的社会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朋友,请勿盲目从众。遇到抉择时,请恪守你心中的准则,不要让他人的行为影响你的判断。 
从众心理就是心理学中很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也就是熟话说的“随大流”。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从众心理,比如最简单的我们经常去市场买菜,越是人多的地方大家越喜欢抢着买,如果没有人去的摊位就越冷清,人总不不喜欢去没有人的地方。饭店也是生意越火,人越多大家越抢着去,如果饭店一个客人也没有,有时候,会担心,是不是这里的菜不好吃或者菜价太高呢?大家都不愿意进去,这种现象也是一种从众效应。 正因为有这种从众效应,就会有一些不良商家,雇佣“托”来聚焦人气,达到好的销售效果,有时候商品并不一定,比别的商家好多少,但这种销售形式确实会吸引很多从众心理强的人。 所以,能够做到标新立异的人总是少数的。有些时候人多的地方未必就是好地方,大家都认为正确的,未必正确。尤其在科学研究方面,敢于否定大多数人的意见,可能就是真理。 从众心理实际是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定式,思维上的从众定式使得人人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心理。就像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中国式的过马路”一样,如果是一个人,你可能会等绿灯亮了再走,但是如果准备过马路的人多了,大家就会不约而同的闯了红灯,那种恐惧感就消失了,人多了就有了安全感,大家也就一同犯了错误。 还有一些在影剧院里起哄,球迷在球场上聚众闹事。还有新闻中曾经报道过的,有汽车掉落东西被大家哄抢的事,如果是一个人,会有犯罪感,人多了互相撑腰,法不责众的心理占了上锋,互相感染。这时候只有理智和智力都较完美的人才会克制住自己的行为,成为少数不参与聚众的事件。
作文(尤其是议论文)需要有自己的理解,对于“从众效应”,人生的不同阶段理解是不同,有的人用它做好事,而有的人则利用它敛财,小朋友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去构思并撰写才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