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1

tuanzhua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宠物饲养管理论文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遇见所喜欢

已采纳
1、狗是杂食动物,但是以肉食为主。2、狗的排便中枢不够发达,不能在行进中排便,所以我们要给它一定的排便时间。一般,狗狗进食完成后的30分钟内都会排便。3、狗喜欢啃咬骨头。这也是原生态时撕咬猎物所留下的习惯。我们在喂养时要经常给它一些骨头或者咬胶。但是注意,最好不要用鸡鸭的骨头,因为那种骨头咬碎后会形成尖刺,可能会划伤狗狗食道甚至刺穿狗的肠子。4、狗狗有独特的自我防御能力,吃进有毒食物后,能引起呕吐反应而把有毒食物吐出来。 5、狗一般都是处于浅睡状态,稍有动静即可惊醒,但也有沉睡的时候。沉睡后狗不易被惊醒,有时发出梦呓,如轻吠、呻吟,并伴有四肢的抽动和头、耳轻摇。浅睡时,狗呈伏卧的姿势,头俯于两个前爪之间,经常有一只耳朵贴近地面。熟睡时常侧卧着,全身展开,样子十分酣畅。6、狗决不攻击倒下露出肚子的对手。肚子朝天躺着睡时表示狗狗很放心或很信任,才会让人看到或是让人摸它的肚子。狗喜欢人甚于喜欢同类,对自己的主人有强烈的保护心。7、狗对陌生人的行为准则是根据自己视线的高度来判断对手的强弱。陌生人一靠近,从上面下来的压迫感会使它不安,若采用低姿势,它便会接受你。如果比它眼睛看到的高度更低时,会使它更安心。狗的弱点在右边,它会为保护右边而行动。当它在被追得走投无路时,会让自己的右侧靠墙,把左侧面对敌人。狗让人家看它的肚子是向对方表示顺从和投降。8、狗生病时,会本能地避开人类或者其他狗,躲在阴暗处康复或死亡,这是一种“返祖现象”。因为狗的祖先都是群居生活的,狗群中若有生病或受伤的,别的狗会杀死受伤的狗,以免受到连累或掉队后受罪。所以如果主人发现狗狗生病后躲起来精神萎靡,最好及时就医。9、狗具有领地习性,自己占有一定范围,并加以保护,不让其他动物侵入。它们利用肛门腺分泌物使粪便具有特殊气味,趾间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用后肢在地上抓画,作为领地记号。10、狗喜欢和人或其它动物一起生活,不喜独处。自家的猫,鸡等其它动物经过一段时间都可以和狗和睦相处并得到狗的保护。狗特别害怕孤独,尽量不要让自己的爱犬长时间独处。

宠物饲养管理论文怎么写

132 评论(10)

西红柿小生66

自己写吧 毕竟 自己写的 才是自己的
128 评论(10)

japan222

小型动物饲养池设计和应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课程。在当今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形势下,生物实验不失培养学生能力的极好手段。而今在普通中学里校园中的生物园的设计和建设几乎是空白,使之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缺乏应用实验材料,导致很多实验探究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缺少实验中的“体验”将会大打折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普通中学里校园规划设计中,生物园的设计和建设应占一席之地。一、小型动物饲养池的设计饲养池位置的选择,应与生物园组成一个整体,池的大小可根据生物园场地条件进行设计。根据我校的学校规划园、饲养池设计如下:长600cm,宽300cm(图一),蓄水部位深100cm,水平面以上100cm左右,陆地部位高水平面20cm,其斜坡为15度左右。贮水池用水泥和碎石铺底约10 cm厚,从池底向上用水泥沙浆砌砖墙并用水泥浆涂面,严防漏水。在80 cm高处,池内侧留10 cm宽的平板道(图二)平板道设串通道,串通道宽、高为15 cm,每隔60-80 cm留一洞口,陆地部位的高于贮水部约20 cm,水平面以上的墙要抹光滑,以防动物逃跑,在贮水底部安装自来水管与水源接通。在陆地池段的中央种植1-2株灌木,周围可种些花草,这样既美观、又便于动物栖息。在滑坡上空架设一荧光灯,用于傍晚和夜间招引昆虫,供蛙捕食。 图一 池底 图二 池的纵剖面①蓄水部分 ②陆地期工程 ①串通道 ②栖洞口③平板道 ④斜面⑤灯 ⑥灌木 ⑦地平面二、动物的放养管理饲养池中可放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一些中、小型动物,鱼类鲫鱼为主,两栖类可放青蛙,爬行类则放晰蜴等。这些材料多数可自采,少数种类也可购买。饲养池的管理较为简便,水池里经常放些浮萍时,即应开水管加水,夏、秋季节傍晚定时开荧光灯。在放养的动物中要注意食物链的关系,保持池中生态平衡。投放饵料要适度,防止水质变坏。秋末时,要将陆地部位的土壤翻松,同时加入些腐烂杂草,便于两栖和爬行动物冬眠。三、饲养池对生物实验探究的促进作用1、饲养池的建立,可以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条件促进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的转化,生物实验探究的尽可能地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验内容侧重于实用性。如学生的生物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学生根据爱好在饲养池中放养他们自己饲养的小动物,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的行为,记录下小动物的繁殖时间,全面而细致地观察了蛙的发育过程。饲养池的建立的情况充分挖掘了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材,创设情境,提供了教材之外的实验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对实验大胆探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2、解决了探究实验的取材,强化了课堂的直观教学。如在八年级上册“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中探究鱼鳍的功能时,可以随时在池里捞几条鱼做探究实验,解决了实验材料供应困难现象,同时强化了课堂的直观教学。在观察解剖青蛙实验(原来老教材)时,青蛙正处冬眠时期,更不易采到,有了饲养池随时可取,即使冬眠季节,只须在池的陆地部位翻动腐草、松土或在串通道内均可采集。在高中生物课讲到生物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能量流动,营养级等基本概念,通过饲养池的观察,学生对这些概念则抽象变具体了,使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20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