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fu8072
1、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2、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要点高中语文培训资料语文素养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说它包含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一般都能接受,要说它包含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特别是“思想观念”,可能有人觉得不好理解。如何提高: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内容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指导好学生自学,二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三是让学生注意积累、运用,四是在课堂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它囊括了语文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这是对语文学习的全新理解。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好新教材,上好语文课,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一、指导好学生自学 自学是教学过程的先行环节,是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项目。它侧重于引导学生“运用自已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课文,把握重点、难点,以达到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目的。为此,指导学生自学一忌放任自流,要求不明确,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看课文;二忌无自学方法指导,不重视检查自学效果,老师要制订指导学生自学具体训练的计划,其中包括“阅读”、“理解”、“质疑”、“运用”四个方面。自学方法是“读查思写”的程序,每一步都有操作要求。如:“读”(有注音、辨字、疏句;感知课文内容,动笔进行勾画圈点,提出疑问)、“查”(有查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释词,参阅课文前后的自学提示和思考练习)、“思”(有析句、统篇,思考自学目标提出的要求,试解课后习题,在文中标出与答案有关的语句等)、“写”(有自学笔记或自学收获等)。这样进行自学指导,要求明确,操作规范,而且将知识的习得与学习习惯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有时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教师应注重启蒙,通过各种渠道让孩子接触书,知道些书的故事和书的知识,慢慢地对书产生兴趣。对小学生推荐不能贪多求全,不能贪快求省,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图书的知识性、趣味性,注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要和小学生的个人爱好结合起来,这样做容易使他们接受,读得下去,慢慢就会产生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要求学生每星期读一个故事,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开阔了眼界,又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面。三、让学生注意积累、运用 学生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阅读面就会广,对文中的优美词句一定会回味、会过滤,我要求学生每周都要进行积累,把所看书中的好词好句摘抄来细细口味,反复消化,为今后说话和写作做准备,打基础。还要求学生每周背一首古诗。古诗博大精深,凝练含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儿童诵读古诗,既是人文精神的熏陶,以是古诗语言的积累。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语言优美了一些,也常有学生引用古诗中的诗句写作。如有同学为了写环境的静,写到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写同学间的友情深,有如“桃花潭水深千尺”等。四、课堂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后,开动脑筋,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再在全班交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以疑激趣,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紧张而主动,学生就有积极性,成了学习的主人,学得高兴,师生关系达到了和谐,学生进入了问题的情境,就会忘我、主动地学习。教师的教学思想由重在启发学生“答”向重在启发学生“问”转变。把问题留给了学生,学生就会有压力,有压力,就不会束手束脚,才会动脑去学。五、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新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假造性”。想象虽然是新形象的假造,带有“超前现象”,但它的内容都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要鼓励学生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接触生活,认识社会,并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表象;还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听广播,多看电视和电影等,让学生从中获得各种知识经验,丰富各种表象,让想象源远流长。如:我出了一道词语想象作文给学生做,题目是《惊喜》,词语: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犹豫——朋友——大雨——泪水——彩虹——笑容。提醒学生设计词语想象作文应注意词语在意义上的前后联系,让学生便于凭借词语扩散思维,逐渐形成句群、段落、篇章,想象性的作文练习既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创造性。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循序渐进,我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提高。 参考文献:新《语文课程标准》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