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文川
上教育网或学习网有范文 
你还是自己写比较好。如果别人都查的话写一样的怎么办?!那老师会发现的我给你一点思路:开头可以写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再,中间写你是怎么样发现生活重的数学问题并解决的,你得到什么启示,结尾写数学很重要,要学好数学等等。希望可以帮到你!
根据实际问题,用数学模式对其进行建模,论文就是写你建模的过程,即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得出结论 例文 加强初中数学建模教学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
身边的数学--------------------------------------------------------------------------------用天平称物品的学问��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只许在天平的一边盘上放砝码,要求一次称出物品重量的情况。��例如:在天平的一边盘上放砝码,要把1克到3O克整克重的物品,都能一次性地分别称出来,至少要备置几个什么样的砝码?��要“一次性”称出,又要做到砝码的个数“少”,各个砝码的克数不要相同,能将几个砝码拼凑成要称的重量,就尽量拼凑。��显然,1克、2克的砝码是不可少的。1+2=3(克),3克的砝码可以不要。利用1克、2克的砝码各一个,无论怎么也不能一次称出4克的重量,必须要有一个4克砝码。有了4克的砝码,再配上1克、2克的砝码,就能分别称出5克、6克、7克的重量来。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模拟天平称物的情况,制得下表:放置砝码(克) 称出物品重量(克)1 12 23+1 34 44+1 54+2 64+2+1 78 8…… ……8+4+2+1 1516 16…… ……16+8+4+2 3016+8+4+2+1 31��从表中可以看出,称3O克重量的物品时,用了4个砝码;但要分别称出1克到3O克的整克重量的物品时,需准备的砝码应该是5个,即1克、2克、4克、8克、16克,并且利用这5个砝码的最大称重量是1+2+4+8+16=31(克)。��找一找,l克、2克、4克、8克、16克这5个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的砝码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不难发现,相邻的两个砝码的重量,较重的是较轻的2倍。由此可知,只许在天平一边盘上放砝码,并且要求一次性分别称出1克至若干千克整克重的物品,至少需备置的各个砝码的重量,第1个是1克,其余可依次按“2倍法”得出。密铺的学问��地砖的形状往往是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的,我们还见过正六边形的地砖。无论是正方形、长方形、还是正六边形的地砖,都可以将一块地面的中间不留空隙、也不重叠地铺满,也就是密铺。还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可以密铺地面呢?同学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总是借助于画出的图形去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而得出结论。��其实用地砖铺地这一生活问题也有数学方面的道理,可以用数学中学到的圆周角是36O度这一知识从理论上分析、解决。��我们都知道,铺地时要把地面铺满,地砖与地砖之间就不能留有空隙。如果用的地砖是正方形,它的每个角都是直角,那么4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在公共顶点处的4个角,正好拼成一个36O度的周角。正六边形的每个角都是120度, 3个正六边形拼在一起时,在公共顶点上的3个角度数的和正好也是36O度。除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外,正三角形也能把地面密铺。因为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O度,6个正三角形拼在一起时,在公共顶点处的6个角的度数和正好是36O度。��正因为正方形、正六边形拼合以后,在公共顶点上几个角度数的和正好是36O度,这就保证了能把地面密铺,而且还比较美观。��还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可以密铺地面呢?你现在会从数学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等有关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和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难点】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引入、实物投影1、师:在一望无际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驮着包裹吃力地行走着,老牛喘着气吃力地说:“累死我了”,小马说:“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老牛气不过地说:“哼,我从你背上拿来一个,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马天真而不信地说:“真的?!”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呢?2、请每个学习小组讨论(讨论2分钟,然后发言) 这个问题由于涉及到老牛和小马的驮包裹的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老牛驮x个包裹,小马驮y个包裹,老牛的包裹数比小马多2个,由此得方程x-y=2,若老牛从小马背上拿来1个包裹,这时老牛的包裹是小马的2倍, 得方程:x+1=2(y-1)师:同学们能用方程的方法来发现、解决问题这很好,上面所列方程有几个未知数?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师: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注意:这个定义有两个地方要注意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含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练习:(投影)下列方程有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2y=1 xy+x=1 3x- =5 x2-2=3xxy=1 2x(y+1)=c 2x-y=1 x+y=0二、议一议、师:上面的方程中x-y=2,x+1=2(y-1)的x含义相同吗?y呢?师:由于x、y的含义分别相同,
初中数学建模论文很简单的中学阶段常见的数学模型有: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模型和统计模型等。我们也把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统称为应用建模 。可以分五种模型来写。论文最好自己写,如果是参加竞赛的话从网上找的会被搜出来的这是某数学竞赛的建模论文要求,可以参考一下(一)、建模论文的标准组成部分建模论文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有意义的尝试,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建模论文的标准组成部分由论文的标题、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现就每个部分做个简要的说明 题目题目是给评委的第一印象,所以论文的题目一定要避免指代不清,表达不明的现象建议将论文所涉及的模型或所用的计算方式写入题目如“用概率方法计算商场打折与返券的实惠效应” 摘要摘要是论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摘要应该使用简练的语言叙述论文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思想如果你有一些创新的地方,一定要在摘要中说明进一步,必须把一些数值的结果放在摘要里面,例如:“我们的最终计算得出,对于消费者来说,打折比返券的实惠率提高了23%”摘要应该最后书写在论文的其他部分还没有完成之前,你不应该书写摘要因为摘要是论文的主旨和核心内容的集中体现,只有将论文全部完成且把论文的体系罗列清楚后,才可写摘要摘要一般分三个部分用三句话表述整篇论文的中心第一句,用什么模型,解决什么问题第二句,通过怎样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第三句,最后结果怎么样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也可以不写摘要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论文的写作中,正文应该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模型—建立模型—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逐渐进行的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应该是清晰简短而选择模型和建立模型应该是目标明确、数据详实、公式合理、计算精确在正文写作中,应尽量不要用单纯的文字表述,尽量多地结合图表和数据,尽量多地使用科学语言,这会使得论文的层次上升 结论论文的结论集中表现了这篇论文的成果,可以说,只有论文的结论经得起推敲,论文才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评价结论的书写应该注意用词准确,与正文所描述或论证的现象或数据保持绝对的统一并且一定要对结论进行自我点评,最好是能将结论推广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 参考资料在论文中,如果使用了其他人的资料必须在论文后标明引用文章的作者、应用来源等信息(二)、建模论文的写作步骤 确定题目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生活中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研究对象设置论文题目最好是找一位或几位老师帮助安排研究课题在确定好课题后,应该写一个写作计划给指导老师看看,并征求他们对该计划的建议 开展科研课题去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观察有关的事件,收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同时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去拜访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然后将前期所收集到的资料与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组织在一起,进行论文的结构论证完成这些工作后,你应该要制定一个课题时间安排表,这样能保证书写论文的循序渐进记住在开始写论文后一定要不断地和老师、家长进行沟通,让老师和家长斧正论文中出现的明显错误,并能提出一些更好的研究建议在论文写作结束以后,一定要得出结论记住,在论文的结果出来后,有可能得出的结果与假设并不相符,这个并不重要,不要强行改变结果来迎合假设只要你在论述过程中严格地按照科学方法进行,你的论文还是相当有价值的最后,需要很好地写一份摘要摘要的字数应该是论文字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完成论文写作完整的论文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就可以新鲜出炉了,完成论文后,一定要再看一遍自己的论文有没有错别字、计算错误、图形的移位或偏差等最后,在论文的结尾处应该写上感谢的话,感谢帮助你完成这篇论文的所有人
我也正好在做这个作业,不过为什么不能超出初一生的思想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