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gao
学科门类是 工学 一级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 食品质量与安全 我就是这个专业的 这个专业据我了解是2001年才开始有的 首先在西北林业科技大学试点的 目前来说就业面非常广 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就业考公务员都没问题 考研的话,一般没有这个专业。一般是放在食品营养、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控制、食品质量控制等方向。除营养外,其他的一般都需要考数学二。因为它是工学。望采纳! 
不是。皖西学院(WestAnhui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由原皖西联合大学、六安师范专科学校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
蚌埠学院整体很不好!1师资就可以看出(强解看蚌埠学院百度文库)教授没几个,有几个还很少给学生上课,渴求遇到大师的别来。2基础建设不怎么好,游泳馆什么的都没有,关键是学校放假很早就封校,外省的也不要来。3图书馆很安静128人的自习室,寥寥几人,很适合学习的同学,很大原因是大部分图书馆管理员(1楼南2楼北3楼北的那几个阿姨很好)很烂,比如说4楼法律类的那个胖子女人很烂,老早关门,在里面大声讲话。5科技力量很差,实验室、电脑室老化,毕业的实习单位很少6很好的是学费便宜,饮食便宜3可以吃肉,交通方便(坐公交有座位)7自觉性好的同学学习不用抢位8
额,这得看你选择的标准了。哥们挺励志呀,高考还没开始。就开始琢磨学校的事情了。学习不怎么好吧?- -恩,言归正传,怎么说呢,这要看每个人对自己的标准了,如果是金子,去哪都发光,这是实话。不过还是不怎么推荐来蚌埠学院。因为如果你是专科,准备专升本,还是别来了,因为蚌埠学院宿舍明显不够住,去年10届新生来的时候,家长们骂的呀,最后没地方住的学生搞的男女混住一栋楼,刺激- -如果你喜欢这个,来试试吧,个人建议,希望专升本的别来,因为专科生3年制在蚌埠学院只能念2年,第三年就要去实习,强制的哦,不管你愿不愿意,你不走,新生住不进来,懂了不?所以专升本压根没地方给你住,我有学长那时候回学校写毕业论文,没地方住,在网吧睡了5天,真不明白学校怎么能把钱看的比自己学校的学子还重要。。恩,关于蚌埠学院强制学生实习并且缴纳全额学费的事情,都上了新闻了,学校回复记者说是2+1模式,就是学习2年实习1年。个人意见:毕业了,想怎么实习不行?可是毕业后当你想学的时候,你还能找回这失去的一年吗?学校表示是新模式,是真是假其实很容易判断,那就是,假如这届专科生跟大3本科生不走,请问下届新生有宿舍住吗?答案,没有。。。所以,很显然。。。恩,鄙人是09届的,因为当初没好好学,所以专科,很不幸,刚念2年,现在面临着毕业了,不过还好,早点离开这就早点踏入社会嘛。我个人还是比较乐观的,就是苦了那些想专升本的同学。额,本科想考研的也别来了,好多学长大3跟专科大2一样,强制实习,有非常想考研的学长都在外面租房子住的,比较伤心,还是那个原因,学校宿舍不够住。宿舍条件一般般吧,比上不足比下也没哪个学校能比了,8#楼是新盖得楼,挺好,前面7栋呢,实在不敢恭维。。反正2年间见过3条蛇了。为什么?杂草太多- -实在想了解的请自己来蚌埠学院看看,有种原始大深林的感觉- -空气不错。恩,本来当初报考的时候,也曾经跟你一样呀,查过百度。不过当初也抱着我跟你们不同的态度,来了才发现,我错了- -百度说学校好的那都是托。本人实话实说,以免有人又叽歪,所以我还是再重复遍,是金子就会发光,只要你自己愿意。蚌埠学院的文凭的话。。。额。。貌似有学长本科差不少分也进来了,不过文凭不重要,最主要得有一技之长对吧~反正,个人建议,蚌埠学院,别来了。经历过的才发现,这里确实给不了你什么东西。谢谢~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有着优秀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安徽省西部城市--六安市。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现设有材料与化工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政法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应用科技学院等14个院,46个本科专业和34个应用性专科专业,隶属于文、理、工、管、教、法、经、农、艺九大学科门类。校园占地1381亩,总建筑面积逾39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2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7000万元。2006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3月,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省级规划建设单位,2009年9月获批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820人,教职工1038人,专任教师695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07人,其中教授3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441人,其中博士43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级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5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66篇,出版专著20部,编写教材39部,译著2部,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厅级以上奖励35项,获得国家专利2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8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93项,横向项目135项,科研经费投入近1600万元。《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英国、法国、芬兰、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与芬兰塞文尼亚应用科技大学联合办学。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为鼓励广大学子勤学上进,学校采取多种助学、励学和奖学的行动和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奖学金)、助(困难学生补助)、贷(国家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的助学体系,努力为专升本、考研等继续学习深造创造条件,并在省内外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比赛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腔热忱育桃李,万点星辉映神州。朝气蓬勃的皖西学院人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沿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绘就的蓝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文理为基础、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高、科学研究有特色、服务地方有成效、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