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一一
又一天了!不知不觉,暑期又过去了一天。我发觉,现在对时间的概念强烈了些,一天天过去的特别快!古话有一日三省,我发现,一天之中,如果我有做些比较有意义的事:例如看书,例如做家务整理房间,例如做点作业,这样我的一天就充实不少。反之,这一天,如果我是在看电视剧,煲电话粥,或者玩游戏中度过,到了夜晚,心里莫名的觉得空虚。这就是所谓的与“居安思危“相同的意境吧。我倒是一点也不讨厌自己的这种自省,它让我清醒,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做的是什么,而哪些,又是不该花费我宝贵的时间!既省之,则改之吧!内心的恐慌与对时间的紧迫感,让我很不自在。我深知要改变,却也对人性的惰性无从下手。努力吧!有自知之明总归是好事,如果能知耻后勇般地改之,那岂不是更好呢?! 
九月,因崭新的人生而充满希望。曾经的奋斗,曾经的拼搏,只为明天的积累而执着着。内心一点一点的在改变,为那一份清纯干净的天地而修炼。 不论这尘世有多坎坷而艰辛,只要勇敢着,坚持着,总能赶上稍纵即逝的影子。 儒家说:“人只要真诚,就会觉察内心有一股力量。”道家说:“顺人而不失己’,‘外化而内不化’,要旨在于从道的角度来看待一切,包括自己的遭遇。而所谓的‘道’即是整体。在整体之中,得失成败可以消解于无形;在整体之中,很容易孕育一种审美的眼光,享受与道同游的乐趣。”《易经》说:“依天道以应人道’,要我们明白自己的时势处境与特定位置,对于吉凶祸福可以了然于心,进而在理解了变化的原则与规律之后,可以顺势而行,趋吉避凶,并且致力于修养德行,由改变自己的心性而改变既定的命运。” 常说内心强大的人,到哪都不吃亏。心性的修炼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不断的积累,书本也好、阅历也罢,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范本。 于是,我愿意不断前行着。人生不能没有憧憬,而这并不容易,面对挑战,也许会带来一些希望,而这绝不是有形的成就可以提供的。 所以,就这样一直走着,慢慢顿悟,以致豁达。我开始相信,成功绝非偶然。我将会一如既往的奋斗着,只为更加美好的明天。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教师生活于学生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工作之余要读一点书,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处及与教育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最重要一点是,要想写好随笔,关键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有了题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质量的随笔你可能通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这是因为尚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视角而这个至关重要的锤炼过程要求我们:1.注重积累相关理论理论积累并无任何捷径,只有平常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处理起素材来自然会得心应手。2.认真解读他人随笔成果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随笔,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例文于今世界红尘滚滚,物欲汹汹,人心越来越浮躁,时尚越来越火爆,而写作恰恰需要细腻的心灵,素材偏偏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处。所以,身处现代,你选择写作,其实写作也在选择你。只有当你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时候,你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整体情感,生发出启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也便有可能与写作结下一份良缘。应该说,绮语清词,嘉言华章是天地间早就有了的,它在随笔式的自由写作中最易被呈现出来,只是它需要凝神遐思,用心体味方能妙手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