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季暖风
当汤圆遇上玫瑰,年青一代在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之间徘徊;星巴克开进了北京故宫,古老的胡同里飘扬着咖啡豆的香味。到底该热情地张臂拥抱,还是迟疑地摆手拒绝。首先,摇头对外来文化说不似乎不可能。它们有如细流,虽无扑面袭来之势,但已无法阻挡。韩国将端午节作为本国节日申遗之事引起不少国人的愤。但在我看来,这就是各国文化相互融合、碰撞的最好例证。韩国是中国近邻,文化交融不可避免。所以放在当今全球化的局面来考虑,各国文化渗入这篇黄土再正常不过。但仅因为全球化便对外来文化侵袭视而不见吗?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我们,意味着我们背负着坚守传统文化的使命。为何当传统佳节元宵与情人节相碰时,年轻人会犹豫故宫会引起轩然大波?如若我们一向坚守着传统文化习俗,当“洋玩意儿”出现时我们不会迟疑,只会自信地迎接,因为我们有热爱自己文化的底气。而如今的徘徊恰恰说明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的缺失。因为元宵之时我们没有想要回家与家人团圆,所以徘徊了;因为端午节之时不曾想起那位文人而让端午成为粽子节,所以犹豫了;因为国庆的这一天我们没有自豪地唱起国歌,所以迟疑了;因为日常生活对传统的坚守一点点缺失,所以当外来文化袭来之时,我们慌乱了,这份慌乱无疑在警示我们,是时候亡羊补牢,坚守住传统了。如何亡羊补牢,重拾这份坚守?这不是哪位领导,哪项政策的责任,而是每一位黄皮肤与生俱来的使命,是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重视汇聚而成。在重阳节之时登高为家人祈福便是坚守,重新拿起笔墨纸砚写下方正的中国字便是坚守,多留心于传统戏剧而不只是让电影院门前人头攒动便是坚守,细品茗香而不只手捧热咖啡便是坚守!因为执着的坚守,所以当汤圆再次遇上玫瑰,我们不会担心元宵的冷清在故宫飘扬咖啡的香味,我们也无需警惕地摆手拒绝。 
在漫长的小学路上,留下了一串小脚印,它们陪我踏过了小学六年的时光。在它们背后,留下了一段段有趣的故事,一个个美丽的梦想。在这期间,有五彩的仙子在欢唱,有时光爷爷的教诲,有梦想的泡泡装点。 我的哭哭笑笑,我的懵懵懂懂,我的奇思异想,我的“英雄事迹”,都像一朵朵美丽的花,绽开在“生活”这片辽阔的土地。 我的足迹,我记载;我的生活,我热爱。
议论文开头要求“明”,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即文章开头首先要亮明中心论点。 例如: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08江苏满分作文《好奇心》) 议论文开头要求、“简”,即语言文字要简约,精巧,且不拖沓,最好是开门见山。 例1:有一种包容,源于勇敢。(04年北京卷《包容》) 例2: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热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05年湖南卷《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议论文开头要求3、“美”,文章开头的美是说要有一定的文采、思想或是技巧(比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现象”、“亮靶子”等等)。 例: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