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呋喃媛
曹道衡1928年8月4日生于苏州,1952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9月在中央文学研究所参加工作,翌年7月至1988年11月,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曹道衡毕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曾任《文学评论》副主编。他治学严谨,勇于拓展,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参与《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部分的撰著,在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中发表了许多卓见。80年代后,他的学问日趋成熟,出版了《中古文学史论文集》,嗣后,又出版了《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续编》、《汉魏六朝文学论文集》、《中古文史丛稿》、《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兰陵萧氏与南朝文学》、《南北朝文学史》(合著)等著作。曹道衡的治学方法,基于乾嘉学派,又有所拓展,通过对材料的详尽占有和精密考辨,勾画出中古文学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具体背景,然后说明特定文学现象的起源流变和特征。这样的考据,就绝非对字词或典故的孤立训诂和求证,而是考察史料间的有机联系和整体图录,有了更为客观和深远的视野。曹道衡视学术如生命,以学术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是他一生的追求。曹先生治学对自己要求极严,对学生又循循善诱,奖掖有加。 
纵横十六国,悠悠南北朝,南明痛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大秦帝国,战国说客双雄,两宋风云,纠结不清的正史:竹林七贤,谁谋杀了大唐,唐玄宗的真相,万历王朝之血色帝国。没看过的,绝不乱写。暂时想起这么多。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杜牧《阿房宫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归有光《项脊轩志》 韩愈《师说》 李白《蜀道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柳宗元:《捕蛇者说》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永州八记》李密《陈情表》 欧阳修:《醉翁亭记》屈原《离骚》 苏轼《赤壁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苏洵《六国论》 苏轼《超然台记》 苏舜钦《沧浪亭记》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苏轼:《喜雨亭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魏学洢《核舟记》 荀子《劝学》曾巩:《醒心亭记》
试论《文选》对作家顺序的编排 “河表七州”和北朝文化 北朝黄河以南地区的学术与文化 读《文选》札记 读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 关于《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文选》的篇目次第及文体分类 关于乐府诗的几个问题 关于萧统和《文选》的几个问题 黄淮流域和中古学术文化 乐府诗二题 梁武帝和“竟陵八友” 略论南北朝学风的异同及其原因 略论南朝学术文艺的地域差别 略评王煦的《文选李善注拾遗》及其笺识 论《文选》的李善注和五臣注 论梁武帝与梁代的兴亡 论隋代诗歌 取精用弘 脉络分明——读《中国历代赋选》(魏晋南北朝卷) 试论东晋文学的几个问题 试论梁代学术文艺与《文选》 陶渊明研究的最新创获 魏太武帝和鲜卑拓跋氏的汉化 昭明太子和梁武帝的建储问题 再论丘迟《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 西魏北周时代的关陇学术与文化 永明文学研究断想 试论《文选》对作家顺序的编排 试论《毛诗序》 试论“铙歌”的演变 批判胡适夸大他个人在新文学运动中的作用 南朝文风和《文选》 南北文风之融合和唐代《文选》学之兴盛 论东晋南朝政权与士族的关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陆机的思想及其诗歌 关中地区与汉代文学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及其与“红楼梦”的关系(一)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及其与“红楼梦”的关系(二) 关于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的几个问题 关于南北朝文学研究问题之我见 关于《文选》中六篇作品的写作年代 从两首《折扬柳行》看两晋间文人心态的变化 从乐论府诗的选录看《文选》 《文选》对魏晋以来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古代文论与文学创作的现实基础──《中古文学理论范畴》 体大思精 谨严笃实 文物与文献小议 文学史研究之我见 游泽承先生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