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518826
所谓“合作共赢”就是指交易双方或共事双方或多方在完成一项交易活动或共担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能够实现双方或多方的共同收益。“合作”是指双方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共赢”是指合作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共同获得利益。例句:这次“广交会”为世界各国的贸易商们真正搭建了一个合作共赢的良好平台 合作共赢是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目标的具体体现。互利共赢战略以经济全球化时代为实施背景,以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为实现基础,以开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为实践途径。合作共赢是中国政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性选择,是中国在新世纪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智慧之路。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静态以“和平共处”为主旋律,动态则经历了民族独立到相互依存再到全球化的历程。世纪交替,人们蓦然发现,全球化使地球变得狭小,资源变得稀少,南北差距拉大,国际关系复杂。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要在全球化的机遇中和平崛起,必须作出正确的国际战略抉择。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依据科学发展观,中央提出了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目标,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1根据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具体设定了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互利共赢”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指导思想。“互利共赢”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项能够付诸行动的主张。它包含着对利益的追求,但并不止于对利益的追求,它的着眼点是通过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路径,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和改革,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事情都无法避免竞争这个现象的存在。 我们所处的时代又是一个合作的时代,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事情也都无法避免合作这个现象的存在。 所谓竞争,是指个人或群体在一定范围内为谋求他们共同需要的资源而进行比较、追赶和争胜的过程。而合作则是个人或群体为谋求共同的目的彼此配合的社会行为。另外,竞争和合作都是社会存在与发展所必要的。 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始终充满着竞争,竞争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正置身于为中华崛起而奋力拼搏的历史大竞争的洪流之中,要自觉迎接挑战,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焕发人生的光彩,促进社会的进步。从个体来说,竞争影响人生。竞争能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一个人的创造潜能很大,而安于现状的惰性也同样大。竞争意味着对人的潜能的释放。勇敢地参与竞争能拓宽人生业绩,对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社会生活中有竞争,更有合作。合作具有极大的社会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合作。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合作产生人的群体力量—社会力量,这种力量是单独个体的力量所无法比拟的,也不等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合作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没有哪个人能够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人与人之间需要融洽、和谐,需要互相帮助。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是需要帮助的。个人只有与他人合作,才有力量。良好的合作,人们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作为我们初三的学生,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中考,我们同学之间既存在着竞争也存在着合作,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信心,不敢跟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勇敢竞争,争取理想的成绩,那么我们就是学习上的懦夫,我们的成长就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但是为了自己的成功,不愿意在学习上跟他人交流,不愿意告诉他人自己掌握的知识,也就是说不肯相互合作,那更是一种做人的失败。一个不懂得跟他人合作的人,即使暂时可以取得好成绩,但他不可能永远取得好成绩,因为这个社会是合作的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的。 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的今天,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同时又需要更加紧密合作的社会。竞争需要借助合作才更有可能获胜,合作增强了竞争的能力。 只有在真正意义上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知道真正应该怎样做的。 也只有在真正意义上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把竞争与合作用到我们现在乃至今后的学习中去,让竞争与合作这个理念贯穿我们的整个学习的行动中,在竞争与合作中,发挥我们的材质、开发我们的潜力、增长我们的信心、提高我们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