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k14114224
目前,以智力、技术为主要资源的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生产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是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中最先进的生产力,属于高新科技领域,它的迅猛发展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新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先导技术,信息技术的创新创造了巨大的产业和市场,引发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使信息产业成长为全球经济中融合度最高、发展潜力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着全球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引导着人类向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方向迈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配置中的职能与角色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政府公务员应首先转变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现代行政管理水平。 
从根本上说,信息技术的生命力在于普及。 普及的第一推动力来自廉价。人人都承认苹果操作系统要优于视窗XP,但使用者却寥寥无几。原因在于,微软以更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从而垄断了操作系统市场。比尔·盖茨预言,电脑硬件的成本将在未来10年内大幅下跌,“你甚至可以将它看成是免费的”。届时,具备语音识别及手写技术的电脑,也将廉价供应,如同视窗操作系统一样无处不在。 普及的第二推动力来自便利。能否吸引更多的、充满理性的新客户,乃是技术复兴的关键之所在。一些适用于网络服务的软件也被陆续开发出来,其目的是把数据处理能力转化为一种公用设施,使人们运用起来,如同从电源插座中获取电力一样简便。 宽带网为信息技术的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下一代互联网将比现在的网络传输速度提高1000倍以上,可以支持大规模视频会议、高清晰度电视,支持远程仪器控制、虚拟实验室,实现基于内容的流媒体点播,实现海量的信息存储与检索等等。 据预测,在未来几十年内,所有的电话都将变成移动电话,所有的网络都能够以宽带速度接收语音和互联网信号。届时,台式计算机不会消失,但不得不退居二线,因为人们更喜欢可携带的、打开后立即就可以使用的设备。2000年,全球PC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2003年,北美地区笔记本电脑的销售收入超过台式PC机的收入。在亚洲,2004年个人计算机销量达3000万台,而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和上网冲浪的手机销量达2亿部。 让因特网实现自动化,是这场技术变革的最高层次。人们希望机器能够智能化,能够相互交流,让人类腾出时间去做更重要的工作。一些用硅片制成的小微粒,可以安装在产品、设备、原材料上,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用无线传输把数据发送给计算机网络。它们能跟踪库存、读取电子仪表数据,并且与客户建立联系。权威人士预计,几年之后,在网上“聊天”的机器将会比人还要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硅片将变得更加小巧和多功能。称做“智能灰尘”的微型传感器,将被释放到大气中,用于检查从化学武器到天气变化等所有情况。 普及的第三推动力来自新兴市场。随着发达国家的市场渐趋饱和,强劲的增长机遇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市场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不仅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相对落后,还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在持续稳定地增长。 普及的第四推动力来自技术融合。由于芯片速度的提高、带宽的增加和因特网标准的通行,由于用户渴望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便利和最佳的功能,各种技术在快速融合。 普及的第五推动力来自实用。长期以来,摩尔定律被认为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金科玉律,几乎所有电脑的更新都是按照18个月的周期进行的。消费者为了赶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也不断淘汰自己完全够用的产品。过去,电脑运算能力的提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运算速度的限制,使得一些软件无法正常运行。但是,现在这一限制已不复存在。同时,消费者也更加理性,不再被动地紧跟厂商、单纯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是积极地表达自身的愿望,转向实用的一体化应用。 针对这种变化,英特尔于2004年宣布不再设法提高奔腾系列微处理器的速度,并于今年年初宣布对原有部门进行整合,建立了数字家庭事业部等新部门,标志着英特尔公司已从技术至上转向实用至上。据预测,仅美国,2005年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就将达到1257亿美元。大批PC厂商纷纷转向消费电子产业,以分享这块巨大的蛋糕。 无独有偶,在数码相机行业,厂商已抛弃“像素摩尔定律”,把注意力转向个性化和人性化,表现出从技术至上转向实用至上的类似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