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W
获得宁波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受聘四川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基础数学专业)。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人工智能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粗糙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代数学、计算机科学中的非经典数理逻辑、模糊数学与Rough集理论、不确定性数学理论及其在智能信息处理与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先后在《中国科学》、《数学学报》、《数学进展》、《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Information Science》、《Fuzzy Sets and Systems》、《Soft Computing》等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其中30余篇被SCI/EI 检索。在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教材、CAI软件等20余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曾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奖、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宁波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宁波大学荣华学者一级奖等,被评为陕西理工学院十佳教学能手(1999年)、宁波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授(2007年)。曾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担任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负责人。 
1983年7月毕业于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83年7月~1989年10月任教于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基础部工程力学教研室,并参与大跨径桥梁课题的有关斜拉桥方面的理论研究,获陕西省“七五”期间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989年10月~1993年11月,在宁波市政工程公司从事市政道桥工程施工,先后主持完成了苑西桥、外环路第二期、甬江大桥江北接线等工程施工。1991年1月从上海理工大学振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在职博士。1993年11月~1995年7月,在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公司、宁波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站、宁波市市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工作,先后主持了药行街、中山路等项目的建设及监理工作。1989年10月~1995年7月从事宁波市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的建设工作;1995年7月~2001年6月任职于宁波市兴业大桥有限公司,作为业主单位总经理、总工程师组织了招宝山大桥主梁断裂事故后的永久性处治方案制订、局部主梁拆除、保留结构加固、主梁重建的一系列技术方案研究、制订及实施,亲自制订了永久性处治总体方案和主梁局部拆除方案。大桥已于2001年4月底建成,2001年6月8日正式通车,社会效益显著;2001年6月任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系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公路桥梁学会副理事长,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总工程师。任职于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杭州湾跨海大桥为国家重点工程,作为世界第一跨海长桥,工程技术难度大、施工复杂、大桥科技含量高,将创造多项世界和全国第一,吕忠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为杭州跨海大桥的科技项目(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总负责人,正在开展多面科研工作,有2项已完成项目分别获浙江省和宁波市科技进步奖。2008年1月任宁波市交通局副局长(兼,正局长级)、党工委委员、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党委书记。2011年4月任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兼,正局长级)、党工委委员,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党委书记 。 2013年5月15日任宁波工程学院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