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vian8619
                vivian8619
                
             
                      
     
    
  
    
    
        
        
        
        
        
        
            
               
                
    
                
                	                	                									
									                            								
																
									河长制征文童年的梦中总有一条蜿蜒的河,那是家乡的汊水河;童年渐渐褪去玫瑰色的记忆中,依然鲜明的只有汊水河!上个世纪50年代兴建水电站,那时临溪区长潭村水电站设计装机1200千瓦,是休宁县重点水利枢纽工程。施工队伍历时5年时间勘探、设计、施工,在汊水河上垒坝高23米,可谓深山出平湖。祖居在长潭这一带的人们,连同上游距长潭3华里的源口村村民一同作为移民被安置到了汊口一处叫“红庙”的古庙宇中权作栖息之地。我家也就是那时迁到汊口的。可遗憾的是,当时国民经济困难,缺乏资金和材料,在耗费了31万元的巨额投资之后,不得不于1960年12月工程下马。“曾经沧海难为水”。搬迁的移民又纷纷回到自己的家园,重新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家没有回迁,而是寻了一处荒废的平坦处打下屋基,重起院落的,在205国道旁繁衍生息了下来。小时候,我就是在汊水河边成长的。汊水河风景如画,一边是茂盛的庄稼地,春去秋来,绿影婆娑,荡漾着诱人的青翠;一边是茂林修竹,古树掩映,水中映着它们纤悄的身影,妩媚动人。最可人的还有那碧得一望无垠的草坪河滩。我们在其上做沙堆,过家家,俨然是一处天然的游乐园。河的中段有一个清亮狭长的水潭,那水真清啊!还带有一种淡淡的绿。盛夏时节,那是一个天然纯净的浴场。傍晚时候,太阳落山了,身着泳装的少男少女们都从村中聚集到这儿来。这时的小河沸腾了。大家亲密地与河水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清清凉凉如花雨一样的水珠溅在脸上,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荡漾在耳边。那种快乐惬意劲,就连河底的沙石也要羡慕呢!有时,顽劣的我们中午还偷偷地瞒着父母,光着身子在河里游一通呢,游累了,躺在岸边的草坪上,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舒服极了。岸边,几簇金丝竹沙沙做响,让人不由得想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情画意来。两岸的绿树翠竹,倒映水中,和蓝天白云的倒影交织着,河水格外的澄清碧绿,隐约可见鱼影翩然。偶尔有一两只白鹅悠闲地拨动红掌,引颈高歌。那便更加美丽。向晚的余晖洒在河面上,半江瑟瑟半江红。我喜欢擎一根细长竹丝做的钓竿,腰间挂一个小鱼兜,在清亮的溪流中钓鱼。寻一水流湍急的浅滩,用石底的水鳖虫作饵,脚下搅动层层水波的涟漪,鱼儿在细浪里很快地咬钩,要的就是眼尖手疾的功夫,只觉水底银光一闪,一条寸长的白嘴鱼就被拉出水面。不到半晌的功夫,是能钓到一碗珍馐的。所得的以白嘴和红翼居多,也有灰黑的石斑。最有趣的算装弶捕鱼了。这弶是有大而长的竹丝编成的,宽也有丈余,象个大垫子,就在小桥以下不远有一处水流急的河岔子,我常与表哥在那里垒坝,下架子,将弶象簸箕那样口低尾高地铺上,固定,河水成瀑布状冲到岔口,鱼儿顺流而下,落在弶上,由于水的冲力,就再也回不去了,只好在弶上乱蹦乱跳了。所得以石斑、木头鱼最多。木头鱼是水族的呆子,一身胖乎乎,傻里傻气,它肉多刺少,味道鲜美,可惜现在河中已经绝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