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对艺术的认识论文600字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1

younglee072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对艺术的认识论文6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q1011

已采纳
艺术品,是指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在我们家卧室的转折角有一个醒目的橙色南瓜。这个南瓜是我的婶婶送给奶奶,奶奶一直摆放在我的家中。这就是我喜欢的艺术品。这个南瓜直径大约是36厘米,顶端有一个大约4厘米的花把。一大片的橙色中,有一小点的绿色,整个搭配的非常协调,越看越像《灰姑娘》里的南瓜马车!  这个南瓜是陶瓷的,重约3斤。表面非常的光滑,冰冰的、硬硬的,但是能让人爱不释手,就像捧着一个聚宝盆。那深绿色的花把有点透明,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同时也增添了几分活力。一个南瓜整体被分成了10份,真是十全十美呀!这个南瓜构造较为简单,跟农民伯伯种出的南瓜样子、构造是一样的;这个南瓜不是那么的鲜艳夺目,而是一般的橙色,让人感到生机盎然、心旷神怡。这简单朴素的景色比镶着奇珍异宝的陶塑南瓜好得多它以简朴、素气而引人注目。  这个南瓜做的非常逼真,真像刚从蔓上摘下来的新鲜的南瓜!玻璃南瓜表面泛着亮光,再不开灯的情况下,把玻璃南瓜放在餐桌上,贪吃的人肯定很想冲上去咬一口。  玻璃南瓜那朴素的颜色是我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它的诞生是于玻璃陶艺工人那双勤劳得手分不开的。这个南瓜,为我家增添了几分姿彩。因为玻璃陶艺工人丰富的想像力,必定会有更多人得到更美的艺术享受!

对艺术的认识论文600字

138 评论(8)

千寻雨

作家杨大侠描写,微笑是她给达·芬奇的,或者是达·芬奇所想象的,孰是孰非?任其评说。我只管在那微抿的嘴唇中,微凝的双目里,尽情去浮想联翩,浑然忘我,陶醉她那倾世传奇,永恒之美。艺术之魅力竟至于此,可叹为观止。夫复何求呢?
323 评论(9)

fjfdy002

对于美术的见解美术是造物的艺术。 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园林设计,到汽车造型、产品设计、时装设计、室内装修,以至于你环视你的周围,锅碗瓢盆、瓶瓶罐罐、目力所及的所有物品都包含着美术工作者的心力和汗水。可知眼见之物都有审美的需要。人们常说美是精神的需要。我想换一种说法,美是一种意境,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是眼睛的需要。美是为了让眼睛愉悦。让眼睛愉悦是很伟大的事情。 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山东省特殊教育学院的美术展,因为学美术是要有绘画基础的。画展把学生的精彩习作展示(应该是学生的最高水平)给全校的学生看。我看到一个画的人体,很精细,毫发毕现。那时我是懂美术的,水平也有限,我能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人体,画到这种逼真的程度,如果用相机不是很容易就能达到这种效果、甚至更精确吗?一幅画中的细节何止万千?那时候我的思维就是那么清晰,好几年我都明白画一只逼真的人体的意义,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直到有一天就会成了,当然,人类画画,是企图把握住眼睛所感知到的一切,或者说,是为了培养一种“把握住眼睛所感知到的一切”的能力。照相机的确可以记录下拍摄对象更多更准确更精细的视觉信息。但是那是照相机“感知”到的信息。而画下逼真的人体的人,却真正感知到了人体的万千细节:身体的起伏轮廓、耳朵的形状、眼睛的大小、鼻头的位置、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以至眼睛能感知到的一切。这种感知能力和描绘能力,是造型能力的不可缺一的部分,是发展更强造物能力的基础。在这种感觉能力训练和表现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将会培养出审美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人的审美能力是向自然物学来的,或者说是向上帝学来的。万物造化永远都是所有创造者的老师。有一句古话说:“外师造化,内得心源”说的根本就是这个意思。 我想,画一幅美的画、设计一个漂亮的汽车图片,建造一座美丽的房子,写几个神采飞扬的字,都是一种造物,是人们在生活中留下美的足迹。
12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