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888
首先,我们要明白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巨大,我们不应该瞧不起农民工。接下来就说说为什么许多农民工在城市里容易受人歧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现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许多人都急功近利,将物质至上,使得金钱成为一个人社会地位的判别标准,我们不能说这种心态有问题,但嫌贫爱富的心理却成为农民工在城市被瞧不起的直观因素。农民工们因为来自农村,经管中国社会是农民占有比例巨大的社会,但现今由于农村发展落后,农民便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而物欲横流的社会,往往贫困成为了人们嗤之以鼻的东西。还有一个直观的因素就是因为农民工经济条件差,居住条件,工作环境都较差,他们可能在为城市添砖加瓦,但也背上溢出汗水,他们没有很好的工作环境和能很好处理自己个人卫生的生活环境,因此,当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时,总是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甚至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众多人见之唯恐避之不及。但我们要明白,这些不是我们看不起他们的理由,我们的父辈都是农民出生,我们吃的菜是农民种的,住的楼是农民盖的,我们没有理由瞧不起他们,更没有理由拒绝他们走进我们的社会。 
因为人总是喜欢在他人身上寻找优越感。人总是需要一个参照物,从而体现自己的优越感,比如本地人对外地人的优越感,比如富人面对穷人的优越感,比如情侣们对单身狗的优越感,比如各种各样的地域歧视、地域黑,比如吃个月饼,吃奶黄流心的面对吃五仁的就有优越感,喝个豆浆都能弄出甜咸之争。所以,城里人为什么歧视农民工,原因无非是城里人面对农村人的优越感。虽然大家祖上三代都是苗红根正的农民群众,但是一旦分了城市和农村,就有必要将人群分个高低层次。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在某些城里人眼里,农村是贫穷、落后、肮脏的代名词,农民是愚昧无知的代名词。很不幸,农民工的形象附和他们对农村、农民的刻板印象。农民工多从事体力活,因此常常工装伴身,并且衣着不会太干净;劳动保障没有依法落实,因此常常住处简陋;外出打拼希望多攒点钱回家,因此省吃俭用,简朴异常。然而,他们真的脏吗,换身衣服他们和城里人一样,他们真的穷吗,工地上的技术工已经三百多一天了,他们家里住着大房子,房子的装修和城市人没有差别。但是城市人不知道,城市人只看表现,他们靠着固有印象,臆想出一份当今农村的凄惨生活图景,很幸运的,农民工表面上契合这份图景,于是他们开心了,于是他们可以在农民工身上找到优越感了。哪怕蜗居在廉租房、领着二三千元工资、一分一毛都要斤斤计较的城里人,都觉得自己面对农村人时高人一等,自信感爆棚。才会有市侩一词,这就是小市民吧。他们瞧不起的是他们认为不如自己的人,他们瞧不起的是贫穷,是穷人,农民工只不过不幸的契合了他们的想象。
因为农民工不管怎么说素质肯定是没有城里边那么好,但是我这样说,并不是瞧不起农民工,只是农村的教育确实没有城市好,城市的方方面面条件比农村好过多少倍,但不排除有些农民工还是很淳朴的,只有少数农民工存在素质很差的现象,但是就是这一部分素质差的农民工从而影响到了大部分农民工的形象,让城里人看不起农民工,不仅是在素质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方面,作为本地人有着自己的语言优越性,自然就看不起外来的语言,语言沟通上的不便,会导致外地人和本地人的语言冲突,甚至会拐着弯骂着他们,这就是地区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排异,群体集体性的提升。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农民工由于文化素质低,所以只能从事一些城市美容师等服务行业的工作的,而本地人会去从事这一类工作的人就相对减少了,原因是本地人有着最基本的生活和医疗的保障,就算是退休,也是晚年无忧。而外地人就相对差一点,现在还好点,至少现在外地就医还能报销,之前是很麻烦的程序,既耽误了病情,又花费了金钱。还有就是有些地方在节假日的时候会有一些所谓的乞丐,那些乞丐通常都是外地人居多,而且还是团体诈骗,有预谋有计划,这就更加增加了本地人对外地人的厌恶,甚至会上升到对地域的不认同,正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所以这也不能怪本地人,确实是外地人太让人无语了,而且那些拐小孩的人也是外地人居多,虽说本地人也有,但是确实没有外地人那么丧心病狂。这真的怪不了城里人会这样去想外地人,可是大部分外地人还是觉得很冤枉,现在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