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250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众人所关心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意义。 小的理论问题。学术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其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重要区别。非学术论文是对学术论文的一种传播和宣传、介绍,而不是原始性的创造。比如报纸杂志上刊登的评论、政论等是典型的非学术性论文。非学术论文的主要功能是对学术性论文的稀释和宣解,但有时也可能会成为学术性论文的先导。 自己能做下来的题目。知己知彼,量力而行。所谓“知己”,就是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基础比较好,又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那就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内容复杂一些的题目;如果自己觉得综合分析一个大问题比较吃力,那么题目就应定得小一些,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把某一问题说深说透。所谓“知彼”,一是要考虑到是否能找到资料,资料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察获得的,第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资料室,或者是上网。二是要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中庸之道:不新不旧的题目。太新,没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相关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太旧,没有研究价值和必要,得分不会高。 
本论文选题由各网站综合而成,在初步确定选题之后,最好征求一下指导老师的意见,看看是否可行、合适,再去搜集材料、酝酿构思、形成初稿、反复修改、最后定稿,免得半途而废。 一.会计部分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试论重组会计;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论会计目标; 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上士公司信息披露;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讨论; 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 试论会计环境; 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减值会计研究; 试论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 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试论会计法律责任; 股票期权会计研究; 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二.财务管理部分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经营者薪酬计划; 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企业营运能力评价体系;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由某公司谈企业战略发展结构;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冲突与协调; 企业投资决策科层结构体系研究; 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 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预算管理与预算机构的环境保障体系; 企业并构财务问题研究(题目宜具体化); 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企业税收筹划; 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题目宜具体化); 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 三.管理会计部分 1.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2.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3.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4.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5.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介体系与方法研究; 6.关于均衡计帐研究; 7.关于ABC法的研究; 8.责任会计的研究; 9.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10.标准成本的研究; 11.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2.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3.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14. 关于敏感性分析; 15.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四.审计部分 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3.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4.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5.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6.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7.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8.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9.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0.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1. 比较审计初探; 12.论经济效益审计; 13.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4.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5.论财政同级审计; 16.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7.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8.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9.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20.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21.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22.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3.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24.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25.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6.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27.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28. 注册会计师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3.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4.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研究; 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6.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7.商业进销存系统模式研究; 8.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9.网络会计研究; 10.对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的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