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心下一代论文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27

htang112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心下一代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eiyuejie

已采纳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思考 记得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着国家的兴亡。21世纪是人类最关心教育的世纪。教育是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在内的“大教育系统工程”。那么学校、家庭、社会提供了怎样的生活空间?现在的教育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这是一名青年教师,在立足于教学工作之后,应该时时警醒的问题。 孩子们整天迷恋着上网,孩子们只追求穿品牌,孩子们只想着当明星,孩子们不好好学习,家长们经常向老师诉说此类烦恼。这些现象不仅使家长们痛心,也时刻困绕着教师的思绪。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管理?现代教育中存在着怎样的弊病呢?这是教师、家长们时常思索的社会问题。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家庭中丰富的情感是学校教育所不及的。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这是提高青少年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孩子以健康的心理、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而良好的学校教育不仅能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对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着家庭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和学校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教育范围、角度不同,在教育的方法上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补充。社会教育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它寓于读书看报、观看电视、浏览祖国河山、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之中。家长应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范围及交友诸方面的情况,尽量发挥社会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正面效应。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工作者,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为思考,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因此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时,力求寻找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三者的切入点,综合三者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必须做到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1、三结合教育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以不同的时空占据着学生的整个生活。这三者无论哪个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各种教育无法有机地衔接起来,如果学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例如有些学生旷课或者频繁去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做为家长要掌握好学生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控制好子女的空余时间。社会应规范管理,禁止学生出入这些场所。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家庭有家长的督促,社会有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熏陶。因此,搞好三种教育的衔接,成为整体化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2、三结合教育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平时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思想教育,在校外常会被家长或朋友的几句话冲得一干二净。例如迟到了家长却帮学生找理由或自己包揽责任。如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基本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的一致,那么,他们各自的作用不仅会互相抵消,还会给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混乱。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家长对子女溺爱的现象也日益突出,这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不良风气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不断增强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感,统一组织好社会教育的工作,提高家长的素质,从而切实地做好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在方向上的协调一致工作。 3、“三结合”教育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在时空上,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家庭教育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密血缘关系,在教育中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学校教育具有统一性、系统性等特点,它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实用性、及时性和补偿性的特点,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也有利于他们发展不同兴趣爱好。 我们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义务呵护、培养下一代的成长。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是现代教育的任务。我们可以从这样三个渠道来突破,开辟出与时俱进的和谐教育网络途径。第一、学校有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经常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议,班主任进行家访或通过多种联系手段,及时向家长们通报各项教育目的和要求,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提高教育的效果。第二、家长应主动与学校、班主任加强联系。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也希望家长到学校访问,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学校对学生当前的教育意图和要求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二者只有积极配合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第三、整个社会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只有努力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三结合”教育的推广与挖掘是全体社会成员团结起来开发现代教育最有效的武器。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有其深的影响,学校、家庭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与社会相结合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才能塑造具有优良素质的一代新人。诗人泰戈尔曾这样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如果孩子是一株新苗,学校就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沃土;我们热切期盼着各位家长、社会的倾情关注,愿意和大家一道共同探索孩子的成长之路,乘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关心下一代论文

270 评论(9)

初级炼金术士

[1 ]论文: 关于坚持高校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的若干思考[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7-2)[2 ]论文: 使“桥梁”“纽带”更坚固[J]中国教工,2005,(10)[3 ]论文: 关于加强高校工会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11)[4 ] 论文: 关于高校工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 ] 论文: 关于坚持高校校务公开制度的若干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 ] 论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高校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献,《中国当代思想宝库》,2004,4,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7 ] 论文: 坚持教代会制度 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8 ] 论文: 关于加强高校工会宣传工作的若干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9 ] 论文: 做好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0 ] 论文: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11 ] 论文: 学研产紧密结合的途径[J] 华东科技,1996,(2)[12 ] 论文: 关于增强高校党组织凝聚力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1996,(6)[13 ] 论文: 关于促进学研产紧密结合的若干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1996,(2)[14 ] 论文:关于加速软科学产业化的若干对策。《中国改革经纬录》,1996,10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15 ] 论文: 安徽软科学产业化加速的若干对策[J] 华东科技,1995,(11)[16 ] 论文: 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促进学研产紧密结合[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17 ] 论文: 健全组织机构 形成教育网络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18 ] 论文 : 关于加速安徽省软科学产业化的若干对策[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19 ] 论文: 实现软科学产业化的若干建议[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5)[20 ] 论文: 促进我省咨询业全面发展的构想[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21 ] 论文: 关于软科学产业化的若干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22 ]论文: 把学校领导班子建成政治坚定团结战斗的集体[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23 ] 论文: 关于高校党务管理研究的几点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24 ] 论文: 试论干部考核重实绩原则[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 25 ] 论文: 略论学风建设[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15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