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7

来来er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对与错议论文8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aolu_cug

已采纳
知错就改士季说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犯了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能认识自已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使人进步,使人类进步。所以,我们要知错能改。知错能改是一种品德。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小错误可能会影响自已的前途,比如有二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单位食堂吃饭时,嫌饭菜不合口味,准备倒掉,却被一个中年男子拦住说:“请不要浪费粮食”。有个大学生说:“我花钱买的,想倒就倒,关你什么事?”而另一个大学生却谦虚地认识了错误,结果,前者被辞退了,因为,那个中年男子就是公司的总经理。如果,这三个大学生能及时认识自已的错误,并马上改正,肯定不是这种结局。所以,知错能改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德。知错能改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已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因为廉颇后来明白,自己的错误是对国家的不负责,因此,他改正了错误。所以,我们要知错能改。知错能改是一种进步。唐太宗善纳谏言,只要大臣们指出不对的,就必然会改正,所以才有了“贞观之治”。知错能改这种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的,唐太宗都能放下帝王的架子,知错能改。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掩饰自已的错误呢?我们的党在革命斗争过程中也放过严重的错误,后来认识到了错误后,才有了著名的尊议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最后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所以,我们要知错能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能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能使我们进步,能使整个社会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错能改。

对与错议论文800字

130 评论(14)

helen6181

古人有句话——“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当然,世界上谁都会犯错,但犯错了能改正,那你会得到很大的好处。当然,我也是一个会犯错的人,我就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当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就有过度迷恋乒乓球而每次都打到很晚的毛病。每天下午放学,听到球桌那边“乒乒乓乓”的响声,我就禁不住诱惑,去那儿打了起来一打就是“大战三天三夜”,打到很晚才回家。原本是打一会儿就走的,我看到,已经落了一半的太阳,心里就在想:“已经这么晚了,在等我把球拍收好,一路走回家去,准又是一进家门就迎来妈妈训斥的语言,还不如多打一会儿,尽一尽兴吗嘛!再说了,都已经这么晚了,多打一会儿也没关系的。不过,我也不是厚脸皮,也不是不会害羞的呀!所以又愁又怕,常常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回家。在一次次的错误下,爸爸终于忍无可忍了!一下子把我拖到了厕所,先是一顿严厉的训斥,可能看到我没有要改正的意思,从桌子上抄起一根粗大的“少林棍”,只见棍子在空中舞动,发出咻咻的响声,我挨打了!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狗,乖乖地去写作业。不时还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我看着那一条条鼓起的伤痕,红肿的,而且还发着热,鼻子不禁抽搭了一大下,我把裤脚向下扯了扯,遮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怕明天挤进去同学耻笑我。从那以后,我每当又要犯错误,我就会想起那舞动的棍子,爸爸那严肃的表情,还有那遍体鳞伤的我,我顿时就犹如被“喜羊羊”打败了的“灰太狼”,夹着尾巴赶紧跑回家去。
177 评论(15)

maxudong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爱对事物的发展做一个绝对的“对与错”的判断。可是,事情真的有那么绝对吗? 记起有一次看《家有儿女》听到这样一段问话。孩子问父母:“做好人就是为了有好报吗?”这个问题常常使人们哑然无语,让人深思。如果一个人做好事仅仅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那,这还是对的吗? 所以我觉得,对与错并非是绝对的。 如果说,说谎是错误的,那么一个善意的谎言呢?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从小很顽皮,每次开完家长会,老师总是批评他。男孩的母亲听后很难过,但回家总是鼓励儿子,跟他说:“老师告诉我,你虽然顽皮,但十分聪明,只要你努力就一定有希望!”终于,十几年后,儿子拿着清华的录取通知书,热泪盈眶地跪在母亲面前,感谢母亲这么多年来的鼓励与理解。难道你能说这位母亲善意的谎言是错误的吗?我相信,没有人会否定她的做法。 还有一个同样让人深思的故事。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集市上演说关于“对与错”的话题。一个狂妄的年轻人插口道:“偷盗,杀人就是错,团结互助就是对。这个太简单了。”苏格拉底听后笑着问:“你说只要偷盗就是错,那我问你,如果在敌军侵略我国时,这正是两军交战的重要时刻,我方有人偷偷进入敌军,偷出敌军军旗,你说这是对还是错?”青年人听到后,又驳道:“这偷的是敌人的物品,我指的盗,是不能偷亲人朋友的物品。”这时,苏格拉底又问道:“那如果我的一个朋友想不开,要自寻短见,他买了把刀,把刀藏在枕头下,如果我把刀偷走了,使他保留了珍贵的生命,这又是对是错呢?”年轻人哑口无语。 由此可见,对与错,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对与错的判断在于做事的目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分析。 由于愚蠢与保守思想的存在,一些真理不幸被掩盖。试想,如果没有伽利略勇于推翻大科学家的理论,人们又怎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者,当哥白尼推出“日心说”时,又有多少自以为是的贵族嘲笑他的白痴,甚至有人认为他有精神病。如果500年后的人们来回想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又该有多少愚蠢的行为呢?或许正把被若干年后的人们发现是错误的理论与事实当成真理在信奉着。也许,正如我们现在看古人的一些错误觉得可笑一样。 是啊,世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对与错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会因为某种因素而发生令人想不到的转变。所以,我们一定要理性地去面对事情,不能过早的下结论。
184 评论(15)

meteor0927

对与错——哪怕一点的善良 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我们来看待如题目中的现象时,以“个体”为出发,不停的“辨证”,以世人奉行的“存在主义”“自然主义”为宗旨——很自然会得出:人都是没有什么对错的,只要它出现了,做到了,就合理。所,那这样可以回到盘古以前的混沌状态了。 但轻者升,浊者沉久矣;再者,如果是神,是一,甚至是一之前的太一,可以无对错。但人是一个个灵魂, 奴斯始就有了对比,况灵魂。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有60亿人就有60亿种相对的对错。而人之所以为“人”是有道理的,人在进化过程中,与其说是形成了不如说是渐渐发现了作为人而存在的——公认道德。灵魂和物质——人虽然是善和恶的集合,但灵魂渴望回归,人是在追求善的。有违公认道德肯定将有碍人类的进步,文明的发展。 有道德,所以能辨善恶——这里说的善,不是人人作为个体以为的善,也不是社会上世人所宣扬的各自功利之善。而是整个人类演化至今以来形成的道德之善,伦理之善。 人不可避免的要犯错,所以要忏悔,要救赎。如果是在道德范畴以内——比如说三角恋爱肯定有一个会受到伤害,以这个受伤的人来看,某人也许“错”了,但这种“错”也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的,即使不受洗礼也可以被宽恕。而有的“错”跨越了道德范畴,和善对立,这样的错就是恶,如题目中的随地吐痰,闯红灯等等(随地吐痰,闯红灯等也有以善为出发的特殊情况,而我这里说的当然是处于恶的普遍现象);有的“错”如果逾越道德范畴太远,行恶太甚便是恶魔,很难被救赎,比如说某元首。 对和错是相对存在,如果是在道德伦理以内的对错,这是不可避免的,可被神宽恕之错;如果是在道德伦理以外的对错,那就会有碍人类的进步,甚至其文明的发展。 而题目中的那些现象,很明显是有违公共道德的。以恶小而为之,虽然还不至于阻碍文明进程,但对人类不断完善自身的进化是不利的,这种人就是所谓的缺德。为什么会缺德?因为他们迷失在唯功利至上的物化社会中,丧失了渴望回归的灵性之心沦为人形躯壳。不再有信仰,因为神死了;不再救赎被救赎,因为“人”也死了。他们无视一个最大也是最普遍的真理——爱。世间真理——东方思想,西方思想;哲学、宗教、艺术……太多太多。但东方圣人,西方圣人,其心同,其理同——先贤们都得出一个最大的真理来教化世人——要有“爱”之心!其实,至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善良对那些世人来说已经足够足够了。 物欲横流唯功利的世界,有多少人迷失,多少人为满足卑贱的欲望,仿佛个性的活着一般;多少人又在随波逐流。是是非非,善善恶恶,予不知道眼下社会最大的道理是什么,也不管有多少人信奉这个最大的道理,予也不想知道那些碌碌世人的道理。因为予知道这个世界最大的真理,是——爱。爱自我,实现自我,追求真善美;对待他人象对待自我一样。 如果一些人非要靠缺德活得有个性,活得丰富多彩…那我祈祷或诅咒你还是平庸的活下去吧,别去伤害他人,别去打搅那终极的安宁和幸福……我祈祷,我诅咒,除了这样还能做什么…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上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我去跟他说“这是不对的……”那反而会被认为我是“错误”的,特别是在大声喧哗和随地吐痰成风俗的地方(关于风俗去查辞典,这里不解释了)。 跟这些人谈道德,谈慈爱,谈救赎,谈信仰,谈“神”吗?……还不如去对小孩子谈,嗯…至少纯洁的灵魂让人看到希望。 面对题目中那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时我个人也束手无策,即使能暂时改变他们的行为,却很难改变人心——心是需要被净化的。麻木的心需要回还灵性,人人扪心自问,上次被感动又是什么时候?予的理想就是创造美好纯真的事物去净化人心,也净化自己… 也许这个世界真的不很美好,有太多冷漠太多残忍……每天走在街上,面对这一切也不止一次问,为何为何世人如此……但茫茫然当中却也看到有如珍珠般闪着灵光的存在,即便那是依稀点点却无比美丽的东西——是值得去追寻,去守护的珍宝;并且将它传达——创造自己的世界。《奇诺之旅》里那句话:“世界并不美丽,也因此而美丽无比。”作为一个个体的自己,该去做一个追求真善美的有“爱”之人。 人与人,对与错?——“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善良一些就已经足够了。”
10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