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9

我是王太阳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超导现象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广明er~

已采纳
曹原发现的并不是常温超导现象,如果现在有谁发现了常温超导现象的话,那么他一定可以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超导现象论文

267 评论(8)

天柱潜水黄梅

用各种热门材料做对比,分析到的方面在前前后后总结和描述一下。
280 评论(12)

weirwwj

首先,你这个标题就是错的,现在国内一些自媒体为了流量博眼球,不懂的领域互相夸张,抄来抄去以讹传讹的结果。曹源发表的不是石墨烯常温超导,而且恰恰相反,双层石墨烯的转变温度远远低于高温超导,连高温超导材料都算不上。那为什么会这么火呢,主要是原来强相互作用超导材料如钇钡铜氧等结构特别复杂,对于一个复杂体系的科学研究,特别是模型和计算来说很困难。你不如建一个模型,那你要抓主要矛盾,但是这么复杂结构你也不知道哪个部分对超导是主要产生原因,所以只能瞎蒙。但是双层石墨烯不一样,石墨烯结构特别简单,所以说不论是理论模型和计算都是简单很多的体系,而且本身石墨烯结构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成熟工具研究,所以大家只要把老的工具拿过来用在现在新的体系上就可以了。特别是由于石墨烯出来以后灌水文章基本把整个领域可以做到都做了,所以一下子石墨烯领域就冷下来了。曹源他们做的工作等于是给这个冷下来的领域一个强心针,又可以有些东西做和发文章了。其次我回答一下曹源能不能拿诺贝尔物理奖,我可以肯定回答你,不可能。现在国内自媒体报道都是偏向行很严重,这个工作严格意义是曹源导师做的,曹源是这个工作组里面的一员。国内媒体报道的时候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丝毫不提文章其他人,给大众一个假象就是曹源是这个工作唯一的完成人。事实根本不是这样。这个工作重要吗?我觉得很重要,能不能拿诺贝尔物理奖,我觉得稍微欠缺一点,但是现在诺贝尔物理奖标准越来越低,所以说不好。但是即使能拿诺贝尔物理奖也没有曹源任何事情。这个成果最近拿了美国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巴克利奖和物理中的另一个大奖沃尔夫奖,大家可以看到拿奖的都是曹源导师而不是曹源。所以即使能拿诺贝尔物理奖,也是他导师拿而不是曹源。国内媒体带节奏的能力实在太强,公众科学素养也不高,很容易被这些民族主义自居的自媒体欺骗
335 评论(14)

234rainbow

超导体最重要的特点是电流通过时电阻为零,有一些类型的金属(特别是钛、钒、铬、铁、镍),当将其置于特别低的温度下时,电流通过时的电阻就为零。在普通的导体中,大部分通过导体的电流由于电阻的原因变为热能,因而被“消耗”掉了。在超导体中,实际上没有阻力,这样,一旦接通电流,从理论上讲就永远不会中断。在一个用超导体制成的电磁体(一个线圈,电流从中通过时产生电磁场)所构成的电路中,从理论上讲只送入一次电流,就可以在电路内不停的流动,从而就能使电磁场持续不断。当然,实际上是存在损耗的,不可能实现这类“永动”,不能不去考虑必需的能源投入,以使超导体能保持其产生零电阻现象所需要的底温状态(即-269℃,比绝对零度高出4℃)。 然而,从80年代初开始,人们发现了新材料。这种新材料能够在越来越接近常温的条件下形成超导体。为在这些物质的基础上获得超导体,各国都正在进行各种研究。这种材料同传统材料的区别在于它不需要冷却系统。 超导现象是1911年由荷兰人海克·卡默林·翁内斯(1853-1926)发现的。几十年中,没有人能做出解释。在理论上让人信服的解释出现在半个世纪之后,即在1957年由物理学家约翰·巴丁(晶体管发明者之一)、利昂·库珀和约翰施里弗宣布的“BCS理论”。电流是一种在金属离子,亦即带有多出的正电荷的原子周围流动的自由电子,电阻的产生是因为离子阻碍了电子的流动,而阻碍的原因又是由于原子本身的热振动以及它们在空间位置的不确定所造成的。 在超导体中,电子一对一对结合构成了所谓的“库珀对”,它们中的每一对都以单个粒子的形式存在。这些粒子抱成一团流动,不顾及金属离子的阻力,好像是液体一样在流动。这样,事实上就中和了任何潜在的阻力因素。
217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