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7

冰橙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工业革命论文摘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海鱼旧友

已采纳
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 18 世纪从英国发端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从18 世纪60 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 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17 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英国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介绍(也叫电气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第三次工业革命介绍(也叫能源革命)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过后产生的日益庞大的能源消耗,在20世纪末逐渐体现了由它引起的各项不利因素: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社会对于能源的依赖加重。这让很多国家为此疲于奔命,并且不惜战争进行掠夺。发达国家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然而,这些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常规能源在不远的将来必然消耗殆尽,随之而来得是人类生存状况发生急剧变化,将会给世界带来灾难!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世界各国大力研究替代能源,并将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作为推广和研究的方向。在这些新能源中,水能、生物质能因为自然条件所限,它的能量对于需求来说,少得可怜;核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不大可能大面积采用;潮汐能的技术开发目前未进入实质性阶段,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突破;目前大量推广采用的是太阳能和风能。太阳能的供电时间和成本问题一直是各国难以大量采用的瓶颈,现在各个国家都在通过技术改进解决造价的问题,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许十年或者三十年)不可能做到比现在发电成本低,因此它的全面推广或者使用可行性不高,发达国家(比如德国)也只做到全国发电量10%以下。

工业革命论文摘要

147 评论(10)

gdt1981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化学在工业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正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社会生产力。  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两次工业革命以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科技革命而催化出来的。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使人类从手工时代进入蒸汽时代,实现了生产机械化。随后欧美等国相继发生并完成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被机器大工业所取代,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轮船、火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以及通讯设备的相继出现,长途运输变得更加方便,各大洲的贸易来往也日益频繁起来,国际性的贸易因此开始形成。在此期间,英法等国的国外贸易均实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然而,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包含却不限于经济贸易上的增长,它对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次工业革命,使得包括农、畜、渔、林业的第一产业的比例下降,而以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上升,逐渐主导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再到19世纪末,以德、美为中心,发生了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技术”的出现使欧美国家开始了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和电动机代替了蒸汽机,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更大发展,一些重工业部门如电力、石油、化学等工业迅速出现和发展,使工业结构发生变化,生产社会化程度、生产专业化和协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得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了巨大的发展。 1870~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约6倍。与此同时,这次工业革命对产业结构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尤其是以运输、商业、金融等为内容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至此,由前两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以机械和电力等基础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了广泛的应用、拓展和延伸,先后催化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随后,虽然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三、第四次科技革命先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角色,但是他们对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否大到足以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的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232 评论(9)

minyawei1986

首先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弊: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11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