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lifei
我心中的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杰出的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可惜在1948年8月12日他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但是他的灵魂却没有消失,他的灵魂刻在了《春》、《绿》、《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以及各种伟大的事项。 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一般人所想的。一般人以为教育只是技能的事。有了办事才能,便可以做校长,有了教授才能,便可以做教师;至其为人到底如何,却以为无关得失,可以存而不论。在这种情形之下,做校长的至多是办事严明,会计不乱,再请几位长于讲解的教师,便可邀誉一时了。做教师的呢,只要多少有相当的根柢,加以辩论的口才,也便可邀誉一时了。这还是上等教育人才。 等而下之,那些蝇营狗苟,谄媚官绅者流,也未尝不可以做校长!那些凭借官绅势力,不学无术的鄙夫,也未尝不可以做教师!——如此而言教育,怎样会有进步?我的意思,再简单的说一说: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 《春》、《匆匆》、《荷塘月色》,这三篇优美的文章,往往人们只会去欣赏它,可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几篇文章的来历。当时应该是1928年至1937年吧,《春》以散文的形式来到了这个世上,那时正是我们国家与敌军的战斗时期,在这八年的战斗中,朱自清依然怀着一颗炽热的心,自己身在危险、穷苦的困境中,也不忘记祖国的人民,依旧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从《春》中就可以看出,他希望在他那个时代,也能变得像春天一样美好,是的,春天是美好的,是令人们憧憬而又向往的。春代表着新生命的开始,作者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再次坚强起来,用我们的双手来共创美好明天。 还记得当朱自清饿的实在不行的时候,美国人民来送来粮食,但是当时美国是支持国民政府跟共产党打仗的,所以朱自清但愿饿死也不吃他们发送过来的粮食,因为这一点,让人们更加觉得他,朱自清是个伟大的人。他有着反帝爱国精神和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有着勇于反思和扬弃的精神。 我和朱自清一样也姓朱,所以我想像他一样的爱国、一样的杰出、一样的有文才。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做到像他一样好、有远大的理想、宽阔的胸怀。 
周恩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于1898年3月生于江苏淮安。字翔宇。他的祖父是绍兴读书人,绍兴师爷名声在外,淮安周家就是由绍兴迁徙而来的。周恩来从4岁开始跟随叔母识字和背诵唐诗,5岁入私塾读书。叔母出身于书香门第,擅诗文书画,略懂医理。常给他讲神话故事和一些唱词。后来周恩来在私塾一边念书,一边大量地读小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肆意徜徉。据说,他读的第一部小说是《西游记》,后来又读了《镜花缘》、《水浒传》和《红楼梦》。一九一Ο年夏,十二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沈阳,入沈阳东关模范两等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读书?有个同学站起来说,我读书,是为了以后帮助父亲记帐。还有个同学举手说:我是为了个人前途而来读书的。当老师问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庄重的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那时,旧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年代,由于清朝反动政府的腐败统治,国家的危机一天比一天深重,"为中华崛之起而读书",充分反映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勤奋学习的宏伟大志。后来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周恩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它于1893年3月生于江苏。 周恩来从四岁开始跟随叔母识字和背诵唐诗。 后来建立新中国,取得了不小的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