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8

我要努力_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自然是什么论文300字怎么读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jieloki

已采纳
林中自是幽静。不知是因为有树,还是因为无人打扰。 林子是不多见了,似乎也只有在山上了。偶尔的,在林子里停留片刻,便感受到她的奥妙,不想离去了。 于是,就记住了这片不知名的树林。下一次上山,自会寻来。更是要背上行装,休息一天。 林中汇集着自然的精华。当然,自然是朴实的。所以,这林子,也不会过于灿烂。 然而正是如此,才会令人向往。久居都市的心,也只有在这种地方才能平静,让人反省、思索、冥想。 而在思想停滞时,便会环顾这片净土。有树,有草,有蚂蚁。树以松树居多。挺立着,挥洒着她们的秀发,不说话,默默注视着来客。草是最普通的,依偎在树干下,点缀着大树的绣花鞋。蚂蚁好似闲庭漫步,游览于这片土地。其他的生灵,也是无拘无束的。 风来了。微风来了,树也忍不住寂寞,沙沙地向来人问好,又立刻把这问候寄托给风,让风带向那遥远的地方;若是狂风来了,就预示着要下雨了。不一会儿,便会听得哗哗的声响———雨露洋洋洒洒,赋予这片林子圣洁。 雨后,更是惬意了许多。 夏天的时候,树上会有小虫叫。弄不清楚是什么虫子,停在树上,吱吱吱吱地叫,却不惹人厌。为什么一定要讨厌她呢?她是在唱歌呀。 道家常说“道”。有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中也定是包含这片林子的。林子是自然所生,那自然是“道”吗?不知道。或许,“道”就是自然,或许,“道”生“自然”。但自然的“道”,一定就是自然。

自然是什么论文300字怎么读

174 评论(11)

追梦1990

车到鹅仙洞的山脚下,我们下了车,抬头仰望,啊!这山真高啊,我们只见山的下半截,上半截都被云雾笼罩了。导游说:“接下来我们的任务是爬山,大家跟我走,要注意安全。”同学们都想见识一下仙洞的样子,欣赏一下仙人居住的地方。大家沿着罗伦古道向上攀登,一路上,数不清的台阶,层层叠叠,曲曲折折,蜿蜒盘旋,路两边树木葱郁,遮天盖日。夏日炎炎的七月,山脚下热浪滚滚 ,这里却是凉风阵阵。快到山顶,台阶的尽头,我们看到一座高大雄伟的寺庙,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红色的城墙古香古色。我想:古人真行啊!在这么高的山上建这么长的石阶,这么大的圣庙。那么重的石头,那么大的柱子,是怎样抬上来的呢?参观完庙宇,大家急忙寻找洞在那里,可怎么也找不着。我们疑惑了,导游说:“鹅仙洞虽然称说为洞,但是山上并没有洞,只是因为这座山很高,传说古人认为,只要山高,又有灵气,就可以称作洞了。这座山的形状就像鹅的头一样,所以命名为鹅仙洞。”我想古人也真怪,没有洞,怎么名字中间有一个洞呢,害得我们到处寻找仙人居住的山洞,空欢喜一场。不,不对!古人没有错,是我的思路错了。古人不是说山高又有灵气才能称作洞吗?这灵气是什么呢?这灵气就是植被,就是这片原始森林!植被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水吸水功能。正因为这原始森林才使得溪流川流不息,浇灌着山下的万亩良田。啊!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植被的奥秘,知道植被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在这里建寺庙,取名鹅仙洞,把这里尊为圣地,目的就是要教育他们的子孙后代保护好这片森林,让大山的乳汁永不枯竭。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热带雨林,那里的树都是自生,自灭,再自生。热带雨林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环境纷繁复杂,树也有各自的历史,有一棵树已经有1500多年了,它不但靠根生长,而且靠皮来呼吸新鲜空气。有的树高达30米以上,我们只看到粗壮挺拔的树干,怎样也看不到它的顶部。导游说:“热带雨林里有180多种藤,最长的有3800多米,可跨过三个山头。”天啊!一条长藤有3800多米,真是难以想象,它的生命力有多强呀!雨林里的水清凉解渴,与鹅仙洞那“一点灵”的水一样甘甜。 这次夏令营活动让我感到很快乐,也有很大的收获,我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我要做个绿色卫士,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的绿色家园万古长青。
33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