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杂文属于议论文还是散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9

yn26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杂文属于议论文还是散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冰山阿豆Juno

已采纳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广义上可以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散文并不单指我们现在的白话散文,先秦便有许多古代散文。 杂文,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古代杂文的历史也很早,现代杂文的兴盛期在民国。 散文广义上包括杂文,但是两者还是有着千差万别的。 散文有散文的语言,杂文有杂文的语言。文体的语言是灵魂所在,这个语言不可言喻,在于写作者对文章的体悟,也就是感觉,对任何事物要敏感,特别是色彩。我们常讲文人悲天悯人、多愁善感,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敏感是写作者的基本素质。每一个敏感的写作者,其精神世界里都有一个王国。这是写作者在无意中构建的,可以无限大,包罗万象,但是写作中又时常困惑在自己的王国,因为总在里面,头脑不新鲜。这时候对世界的敏感就发挥重要作用,这个敏感是个灵感的来源,有心的敏感会记住每一个需要的东西。比如火车站的房子、马路的汽车、水果摊的桔子、小吃店的老板,成衣店的布招、天空的云,秋天的玉米,荒地的野河等等。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灵感。写作者的敏感会在一瞬间知道想要的东西,并且用心记住。一句话,如果你喜欢写作,那么你除了多读书,还要多走路,并且多用心看风景。 拿散文来讲,散文的语言是安静的,写散文一定要静下心来。因为散文太好写,也太难写。或说散文好写,写好难。特别对于年轻的写作者,人生的旅程才开始,很难静下心来写作。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这个东西比较玄,很难刻意把握,讲究无为而生。我们看一些老作家的散文,像贾平凹,虽然没有一些青年写作者的散文语言那样优美,叙述也比较平淡,仿佛乱写,但是细心读下来却是平淡和平静,文章信手得来,没有刻意表现,这是艺术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是几十年积淀来的。 形散神不散很难做到,很有一些写作者,由于受到作文的干扰,常把作文与散文混为一谈。作文这个东西现在公认是祸国殃民,早在五十年代文学界就已经否定。把作文写成散文的后果就是很生硬,也很僵化。比如到了长城,首先要写今天怎么去的,天气如何,再写长城的构造,历史,夹带一点情感,最后是个感叹。模式固定,中间或有一二变化,总体还是作文的老路子,放在散文中间,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 散文是没有固定的格式的,但是很随意的写作。但是大多数写作者不能随意写作,因为难以掌控文章,就是随意地写了很难收回来。所以当代杂志散文就渐有了文章结构格式,这个格式比较高明,变化较大,特别在语言上,是没有格式地。但是散文中是放了故事的,说到这里,很多读者会有疑问,散文怎么可以有故事?散文当然要有故事。但是散文和小说不同,小说的故事由小说语言叙述,散文的故事由散文语言叙述,讲得宽一点,诗歌中也是有故事的,特别是现代诗,用诗歌的手法叙述故事是很随意很平常的事。 《散文世界》杂志曾连续几期专门探讨了当代散文写作的问题,争论不一。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大众文体,国内地散文作者入门太低,几把散文当成随笔日记来写。又有人说散文缺少一种精神结构,太乱太散。还有一些散文作者表示在试探一种全新地结构方式,林林总总发言者甚多。据笔者看来,散文嘛讲究一个散,又讲究一个随意,不能刻意去做,年轻时候写不了好散文,也无须着急,时间到了,经历到了,故事到了,自然会写得出好文章。这跟诗歌还不一样,诗歌需要激情,需要爱情,需要青春,年纪大了反而写不出好诗来。 至于散文上结构也好,文体也好,中文学者来研究,跟散文写作者没有太大关糸。倘一个散文作者钻入此道,颇有些局中人的意思。就像小说,故事是小说的核心,在故事里编故事,和站在空间和时间的角度编故事,结果不一样的。 现在来讲杂文。杂文这个东西需要巨大地信息量,没有信息写不了好杂文。杂文写作者对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伦理等等都要有所涉猎,并且熟知各类新闻。就当代而言,有心做杂文,对新闻要特别敏感,特别是延伸思考能力、逆向思考能力。比如我们看《新闻联播》央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这条新闻,出于职业的敏感性连带就要想到股市地变化,老百姓地反应,金融机构地反应以及国际上的反应等等。这是杂文写作者的本能。对一个事件做评论时应熟知整个事件,而且习惯逆向思考,简单来说,就是要往反的方面想。当然逆向思考并不代表观点,思考是为了综合判断。 杂文也有杂文的语言,民国杂文是杂文典范。打个比方,杂文嬉笑怒骂一切,像个喝酒地狂士。我们看民国大文人论战,文章信息量极大,引用极多。比如鲁迅的杂文,文笔犀利,极善引用。再比如梁实秋地杂文,也是狂气十足,但是人家地狂建立文字和信息之上,可信,所以敢和毛泽东论战文学是否有阶极性,敢批评鲁迅的翻译是“硬译”。 作杂文同样需要感觉,杂文的感觉是对信息的敏感,以及需要表达的思想,即如何用信息引出表达的思想。杂文不宜过长,亦不能太严肃,要有人间烟火气息,不然就成了学术论文。杂文写作同样需要写作用心体悟,不能生硬模仿。 总的来讲,敏感是一切文体的灵感来源。任何文体都需要写作者地敏感,或说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有一颗敏感地心。

杂文属于议论文还是散文

122 评论(14)

zjgmmw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
241 评论(9)

niaocaobei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一|、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 杂文的概念及其归属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属于文学中的散文类。这类分法占绝大多数。如 :“杂文:文艺性的论文,属于散文的一种,以抒情与政论相结合,不拘一格,迅速反映生活事变和人们思想感情为特点,熔逻辑力量与战斗激情于一体,把精辟论述寓于形象之中。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战斗性和充分的艺术说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许多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古文,多是著名的杂文作品。在现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极为犀利的投枪和匕首,也是批评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杂文主要用于讽刺和暴露,亦可用来赞颂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 2、“杂文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的杂体文学散文;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主要内容,一般以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来肯定和赞美真善美;杂文格式笔法丰富多样,短小灵活,艺术上要求议论和批评的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有较鲜明的讽刺和幽默的喜剧色彩。” 3、“杂文,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4、“杂文,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中国自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多有这类文章。“五四”以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文艺性论文,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5、“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6、属于文学类,但不属于散文。如: “杂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一起登入文学大雅之堂的一种文学样式。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学。” “报告文学、史传文学和杂文、随笔,应从散文‘母体’中分离出去,‘自立门户’予以独立。新的‘文学分类’可采用十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报告文学;史传文学;杂文、随笔;艺术散文;民族、民间文学;儿童文学。” “简言之,(杂文)具有艺术性的短篇批判、讽剌文学作品,但又不是小说、散文。” “杂文是一种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学的特点的‘交叉’型文学样式。” “杂文,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议论文,特点是能迅速反映社会问题,生动活泼、富于战斗性。” 对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虽在内容上众说纷纭,各有侧重,但有关杂文的归属方面,大部分人都一致认为杂文归类于文学体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杂文具有文艺性或文学性!导致教育领域也是把这一观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全社会都接受这一杂文概念而产生许多错误认识与混乱发生。 二、杂文的本质特征 杂文主要是通过“说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亦即通过“说理”达到社会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作者就某一(类)事物、或思想观点意识形态、或某人物言行、或某类客观存在(如社会制度、政治秩序等)进行剖析,阐明自己的爱、憎、赞同、反对、评价等观点看法,并解释这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后果。“说理”是杂文的目标和过程。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是文学里的一株奇葩。中国的文学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踪迹,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但最成功的,莫过于那部《徐霞客游记》。此文虽同属于游记的范畴,但在内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经脱离了那种单纯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开创 了散文新的体裁。 到了近代,中国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扬朔、艾青等,他们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样之处都是记录、赞叹了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发展。这对于后来的散文,在风格上影响甚深。 综上所述,散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既体裁和风格。 先说体裁。现在的散文体裁已经分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的定义上就有所区别。 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结合题目去理解,才能领悟。 再说风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悦的、悲伤的、积极的、落寞的,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宗旨,既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 其实,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处,只要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都是好文章。散文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规定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呢?古诗中的拗句也是如此。
95 评论(12)

相关问答